-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健康心理学在中国 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健康心理学在中国 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 1、个性与健康 健康心理学在中国 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 1、个性与健康 健康心理学在中国 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 2、情绪与健康 健康心理学在中国 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 3、生活方式与健康 健康心理学在中国 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 3、生活方式与健康 健康心理学在中国 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 3、生活方式与健康 健康心理学在中国 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 3、生活方式与健康 健康心理学在中国 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 3、生活方式与健康 健康心理学在中国 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 3、生活方式与健康 健康心理学在中国 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 3、生活方式与健康 健康心理学在中国 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 3、生活方式与健康 健康心理学在中国 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 3、生活方式与健康 健康心理学在中国 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 4、治未病 健康心理学在中国 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 4、治未病 健康心理学在中国 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 5、整体观念 6、辩证论治 辩证论治 感冒——恶寒、发热、头疼身痛等症状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 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 健康心理学在中国 中国健康心理学现状 1、历史悠久,科学研究刚刚起步; 2、未有相关学会,国内多以医学心理学代替; 3、有专业刊物《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但关于身体健康的研究较少。 * 互动机制 整体健康模式 整体健康模式认为,健康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者的完整结合,而疾病是整体素质不好的表现,主要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所导致的。 伯恩斯坦(A.G.Burstein)和拉克斯(S.Loucks)指出,整体健康运动有三个特点:1强调心理事件和个人价值系统的重要性;2重新认识责任感对个体的价值;3重新认识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也正切合了健康心理学的内涵和研究领域。 无锡女警产前坚守岗位 大出血母子双亡 毕生发展与健康 首先,不同年龄的疾病谱和死亡谱是不同的。 其次,不同年龄对相同疾病的耐受力和恢复力也不相同。 第三,不同年龄的干预重点是不同的。 一生中的预防目标 相关的学科 心身医学 行为医学 临床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心理卫生 心身医学 “心身”一词,较早见于德国医生J·H·海因罗特(Heinroth)1818年所著的有关睡眠障碍的文章,指由情绪或精神引起的躯体疾病。 直到20世纪30~40年代,由于F·邓巴的努力,心身医学才得以正式问世。 邓巴主张性格与疾病的发生有关,并于1938年出版了《情绪与躯体变化》一书。翌年,创办《心身医学》杂志,4年后成立了“美国心身医学学会”。 心身医学 心身医学的发展方向: 一、心理动力学: 美国的Franz Alexander在1960年发表的《心身医学》提供了完整的理论,形成了心身医学的许多核心假说。他认为:身体疾病是潜意识冲突的结果。 他在书中说到:“慢性情感性变化迟早会导致身体功能的改变,最终引起躯体病理损害。即使是躯体器官的改变没有马上出现,这种阴险的力量仍然会改变身体功能的进程。至于哪个器官或系统首先会破坏取决于不同的人的虚弱情况。” 心身医学 心身医学的发展方向: 二、心理生理学: 另一个方向从心理生理学观点研究心身失调,以H·G·沃尔夫为代表,认为情绪应激与躯体疾病有关,愤怒或仇恨会导致血管和内分泌活动的亢进,抑郁或孤独会导致血管和内分泌活动的抑制。这些生理和病理变化是心身失调结果性改变的前兆。 行为医学 1977年美国Yale大学会议上,把行为医学定义为:“行为科学和生物医学科学交叉领域,通过两个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产生了新的知识和技术,并将这些知识与技术运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之中。” 总之,从行为模式的角度来讨论疾病发生。 两个特征 它的基础理论来自多个领域,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和医学的不同学科; 其次,它的观察角度已超出心理学范畴,注重行为模式的形成和干预。 理论基础:行为主义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行为医学 临床心理学 1896年,Lightner Witmer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设了第一家心理诊所,致力于帮助有学习困难的儿童。 1907年,Witmer又创立了该领域的第一份刊物《临床心理学》,提出“临床心理学”这一术语。 1945年,临床心理学成为APA的第12分支。 含义 Witmer:为了促进改变,通过观察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