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一段跋文中有关《竹枝》曲调几点信息.docVIP

黄庭坚一段跋文中有关《竹枝》曲调几点信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庭坚一段跋文中有关《竹枝》曲调几点信息

黄庭坚一段跋文中有关《竹枝》曲调几点信息   摘 要:黄庭坚途经三峡时创作了《竹枝词二首》,还将其创作经历写在了跋文中,而这段跋文正是研究《竹枝》曲调的重要材料。依据跋中所记,我们获知了《竹枝》曲调与古乐府《女儿子》之间的亲缘关系;同时,考知了《竹枝》曲调在流传过程中曾出现过的“主体歌辞(一叠〈相当于两个七字句〉)+泛声(一叠或数叠)”的调格。 关键词:黄庭坚;《竹枝》;《女儿子》; 曲调;调格 中图分类号:J605-053 文献标识码:A 绍兴二年,黄庭坚赴贬所黔州,行至三峡,作《竹枝词二首》: 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 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九(一作八)度明。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跋曰: 古乐府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但以抑怨之音和为数叠,惜其声今不传。予自荆州上峡入黔中,备尝山川险阻。因作二叠传与巴娘,令以《竹枝》歌之。前一叠可和云:“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后一叠可和云:“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或各用四句入《阳关》、《小秦王》,亦可歌也。[1] 一 根据跋文可知,这是一次“选词配乐”的创作。黄庭坚当时亲历险境,有所感触地创作了二叠歌辞,即“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与“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九(一作八)度明”。随后教予巴娘,命其用当地之《竹枝》曲调来歌唱,演唱时为了配合曲调的需要,分别在原歌辞基础上和上了一叠泛声,即“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与“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其次,这是一次拟古乐府创作。从步骤上讲,黄庭坚先拟的是古辞之义。他所提及的那首“古乐府”见于《乐府诗集》卷八十六“杂歌谣辞四”,题作:《巴东三峡歌》。此题下载有两首歌辞,除黄庭坚所引的那首外,另一首曰:“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郭茂倩在题解中引《水经注》曰:“《宜都山川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一百许里,山水纡曲,林木高茂。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行者闻之,莫不怀土,故渔者歌云。”[2]但是,我们在《水经注》里却未发现上述第二首歌辞,而是在《艺文类聚》中才找到对它的最早记录。《艺文类聚》卷九十五在歌辞前也引了《宜都山川记》,曰:“峡中猿鸣至清,诸山谷传其响,泠泠不绝,行者歌之曰。”[3]书中所录歌辞与《乐府诗集》所录第二首相同。不论是渔者所歌,或是行者所歌,这两首谣歌都是巴东地区实境的记录。而黄庭坚在上峡途中备尝其地险阻,油然想到那首“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古乐府,特拟一新作来宣达自己的切身感慨。 再次,这次拟古创作中,黄庭坚不仅模拟了古辞之义,他还承袭了古乐府的曲辞格式和入乐形式。照黄庭坚所说,这一古乐府原是有“声”可歌的。可惜的是,至晚到黄庭坚生活的时代,它的曲调已失传。依跋中的叙述,他所知道的此题乐府的入乐方式是:在七言两句的主体歌辞后面,“以抑怨之音和为数叠”,以此形成较完整之曲辞格式。也就是说,原辞当时入乐时应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后,再和上数叠抑怨哀婉的泛声。 那黄之拟作在入乐时又采用了怎样的格式的呢?当然也是由主体歌辞部分与所和之泛声部分构成。主体歌辞部分亦为七言两句的格调,跋中称其为“一叠”,前一叠为:“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后一叠为:“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九(一作八)度明”。演唱时,还在前后二叠主体歌辞的后边各和上了泛声,即“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与“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完全参照了古乐府的入乐形式,只不过没有像古乐府那样“和为数叠”。 二 黄庭坚在模拟古乐府创作了新辞之后,还专为新辞配上曲调传与巴娘演唱。那为何要特意“令以《竹枝》歌之”呢?到底《竹枝》曲调与这一“古乐府”有怎样的关联呢? 较明显的理由是,这首古乐府的传唱地与《竹枝》的起源地相近,都在古代巴人后裔聚居的三巴地区。黄庭坚本人曾在《王稚川既得官都下有所盼未归予戏作林夫人欸乃二章与之,欸乃湖南歌也》一诗的诗题中有注曰:“《竹枝歌》本出三巴,其流在湖湘耳。”[4]他的这种观点还可从《太平寰宇记》中得到佐证,其书记开州风俗云:“巴之风俗,皆重田神。春则刻木虔祈,冬则用牲解赛,邪巫击鼓以为祭祀,男女皆唱《竹枝歌》。”[5]《乐府诗集》卷八十一亦载:“《竹枝》本出于巴渝。”郭茂倩还转引了一段刘禹锡的评说:“禹锡曰:竹枝,巴歈也。巴儿联唱,吹短笛,击鼓以赴节。……”[6]所谓“巴歈”即巴地歌谣,而“巴儿联唱”一句更点明了歌唱者的地域身份。那黄庭坚以当地之新调来代替已失传了的当地之古调则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此外,据学者考证,《竹枝》曲调还确与六朝乐府存在一定亲缘关系。任半塘先生在《声诗格调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