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门诗话》编选和法式善诗坛地位之确立.docVIP

《梧门诗话》编选和法式善诗坛地位之确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梧门诗话》编选和法式善诗坛地位之确立

《梧门诗话》编选和法式善诗坛地位之确立   摘 要:乾嘉时期,蒙古族诗人、国子监祭酒法式善积极主持诗话编选活动,历时20余年编订《梧门诗话》十六卷,是书收录诗人、诗作数量多、地域广,且无门户之见,兼收众长,在这一时期的诗话中,颇具特色。长期而广泛地编选《梧门诗话》,为法式善在文坛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并为其在乾嘉时期北方诗坛盟主地位的达成构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平台。 关键词:乾嘉时期;法式善;《梧门诗话》;诗话编选;诗坛地位 作者简介:李淑岩,女,文学博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从事明清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面上项目“法式善与乾嘉时期文人交游研究”,项目编号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3)05-0135-07 乾嘉时期,海内承平,偃武修文,汲汲于名利的文人们在从事创作的同时,往往借助其他方式达到立身扬名的目的。蒙古族诗人法式善(1753—1813)足不出京畿,始终任职文官,却以不懈努力获得了时人的认可,如陈以湉将其与袁枚相提并论:“时帆祭酒,文誉卓著,尤好奖掖后进,坛坫之盛,几与袁随园埒,而品望则过之。”[1](P309)黄安涛《时帆先生小传》称颂其“尤好奖进,一时坛坫之盛,几与仓山南北相望”[2](卷八)。虽有些过誉,亦可窥见法式善在当时文坛的地位与影响。法式善的声名与其征绘、征题《诗龛图》,召集“诗龛雅集”、“西涯雅集”的诗学活动密切相关,同时,几乎伴随其仕宦生涯始终的《梧门诗话》编选活动也为其赢得了声誉,并为其在乾嘉诗坛继袁枚之后北方诗坛盟主地位的达成搭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平台。 乾嘉时期诗话之作蔚为大观。法式善诗话编选究竟有何特色,能佐助其达成诗坛立身扬名的内在诉求?考察《梧门诗话》的特点,突出表现为“捜才路广、揖客途宽”[3](文卷一)。说其广,主要是就其收录诗人的地域而言,兼指其收录诗人的身份、性别、民族;说其宽,主要指其收录诗人不限于门户之见,博取众长。 其一,《梧门诗话》征选诗人、诗作,不限地域,遍及南北,终以编选地域之广而闻名。这也是其编订的初衷,《〈梧门诗话〉例言》云: 即今作者,递变指归不一,而是编则第录康熙五十六年以后之人,其盛朝遗民、开国硕彦已见于昔贤著录者,概不重出,以免沓复之嫌。国朝前辈如王渔洋、朱竹垞,皆著有诗话,宏奖风流,网罗殊富,然于边省诗人采录较少,近日袁简斋太史著《随园诗话》,虽搜考极博,而地限南北,终亦未能赅备。余近年从北中故家大族寻求于残觚破箧中者,率皆吉光片羽,故是编于边省人所录较宽,亦以见景运熙隆,人才之日盛有如此也。[4](卷四) 此文收录在嘉庆十二年(1807)扬州绩溪程邦瑞刻本中,因此《〈梧门诗话〉例言》之作至迟当在是年(1807)。当时《梧门诗话》还在编选过程中,法式善便明确了选录诗人、诗作的初衷与愿景。其以先贤王士禛《渔洋诗话》、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及前辈袁枚《随园诗话》作比,指出王士禛、朱彝尊虽存广取博收之念,然以所录边省之作偏少为憾;《随园诗话》虽曰“搜考极博”,然限于地域南北,未免言过其实,因此法式善是编则“边省人所录较宽”,努力实现其“搜考极博”之追求。最终《梧门诗话》历时20余年,收录了1200余位诗人,籍贯可考者500余人, 涉及18省和1个将军辖区(奉天府),在行政区划上几乎遍及全国,足可与袁枚《随园诗话》所录“十三、十四省”之众相较量,可见法式善广取博收并非虚言。 法式善的采诗经历与袁枚等人又有所不同,因其一生绝少离开京师,不可能像袁枚等人在游历南北之际访友录诗。如袁枚曾言:“余每下余杭,必采诗归,以壮行色;性之所耽,老而愈笃。”[5](P367)游历端州时,亦云:“恰喜文星聚一时, 彭、杨个个树旌旗。足酬太史东来意,不采珍珠只采诗。”[6](卷三十)因其到访,地方人也主动献诗:“余在杭州,杭人知作诗话,争以诗来,求摘句者,无虑百首。”[5](P103)这样的采诗经历是法式善所没有的,所以其大量诗作选录(主要指京师以外的诗人)的唯一途径便是恳请朋旧代为采录,其难度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法式善还是收录到了甘肃、广西、贵州等边省的诗人诗作,实属难得。同时选录诗人遍布十数个省份,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乾嘉时期“景运熙隆,人才之日盛”[4](卷四)的局面。 除编选地域范围之广外,《梧门诗话》在编选诗人的身份、性别、民族上,也力求有所突破。 就选录诗人的身份而言,法式善《〈梧门诗话〉例言》指出: 诗话虽属论诗,然与选诗有别,余于先辈名集虽甚心折,无所辩证,概从割爱。至于寒畯遗才,声誉不彰,孤芳自赏,零珠碎璧,偶布人间。若不亟为录存,则声沉响绝,几于飘风好音之过耳矣。故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