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建成全面小康存在问题和对策.doc

黔西南州建成全面小康存在问题和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黔西南州建成全面小康存在问题和对策

黔西南州建成全面小康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黔西南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人均经济水平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影响较为突出。2001年以来,黔西南州生产总值持续较快增长,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人均GDP长期处于较低水平,2011年黔西南州人均GDPl3386元,按2000年价计算为7880元,小康实现程度为25.1%,经加权后的得分为3.01分,距离12分的满分尚有8.99分的距离,是所有23项指标中差距最大的指标。根据省委提出2015年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按现价和6.46的汇率计算),黔西南州要达到这一目标年均需增长24.63%;2020年人均GDP实现10000美元,黔西南州需年均增长19.11%。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2020年人均GDP目标值31400元(2000年不变价)测算,黔西南州今后7年人均GDP年均增速要达到16.6%以上,以此推算,全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要达到17.2%左右(考虑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6%)。 (二)居民收入水平低与收入差距大的问题并存,和谐社会建设推进压力较大。近年来,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带动下,黔西南州城乡居民收入虽然增幅较大,但由于基础薄弱的原因,黔西南州居民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2011年,黔西南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相当于全国的78%和55.9%,相当于全省的103.1%和94.1%。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渐拉大。2011年基尼系数达到0.49,超过了0.4的警戒线,接近于0.5的最大不允许值,此项指标小康实现程度仅为20.8%。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4.25,虽比上年的4.6有所下降,但比全国(1:3.13)、全省(1:3.98)都高。按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目标值15000元(2000年不变价)测算,我州至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价增速应在年均11%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价增速应在17%左右,才能既确保目标实现,又能达到城乡居民收入比在2.8以内。 (三)RD经费投入不足,制约科技发展与自主创新。由于受以资源开发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为主导的就业结构、以中低层次人才为主导的人才结构的影响,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主要以“接受辐射”为主。在科技研发领域,基本以成套装备技术引进为主,由于成本较高、投入产出率低,已投产企业在追求技术改造、升级、创新上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全社会科研投入不足,致使黔西南州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远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监测指标来看,2011年黔西南州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很低,仅占0.101%,2015年测算提高到0.421%,离标准值(2.5%)差距都很大,仅为全国2010年水平(1.76%)的1.1%。科技投入不足,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弱,将会对黔西南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构成不利影响。 (四)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影响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2011年黔西南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6.2%,实现了标准值50%的92.4%,2015年测算黔西南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7.9%,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五)文化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束缚和限制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黔西南州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与宜人的气候和秀美的自然风光组合在一起,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文化产业发展还相当滞后,2011年黔西南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1.56%,2015年测算黔西南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只有3.09%,距离5%的目标有较大差距。 (六)教育发展滞后,人口素质难以大幅度提升。2011年黔西南州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6年,2015年测算也只能达到8.6年,距标准值10.5年有2至3年的差距。教育发展滞后,使黔西南州受教育平均年限和质量远滞后于东中部地区,新一代人才资源又大多流向东中部,加剧了人才流动的“马太效应”。 (七)经济发展的资源型结构依赖性强,节能降耗压力大。在反映全面小康建设的六大方面中,黔西南州在资源环境方面实现程度为76.9%,但其中单位GDP能耗这一项指标2011年为2.7吨标准煤/万元,实现程度仅为30.6%,2015年测算数为1.6吨标准煤/万元,也只能达到51.8%。黔西南州发展基础薄弱,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属于资源型结构,要凭借能源、矿产等资源优势推进经济发展,而与之相应的火电、煤炭、铁合金等行业都是高载能行业。因此,从资源禀赋到经济结构都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