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阶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开挖法在千枚岩隧道中应用.docVIP

上台阶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开挖法在千枚岩隧道中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台阶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开挖法在千枚岩隧道中应用

上台阶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开挖法在千枚岩隧道中应用   [摘要]:以京福客运专线闽赣段Ⅰ标千枚岩隧道为实例,对上台阶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工艺流程、操作步骤及要点进行详细描述,同时也对施工中控制爆破、初期支护及监控量测等关键技术作简要的叙述,为类似千枚岩隧道施工提供参照。 [关键词]:上台阶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千枚岩隧;应用 [Abstract]: To Beijing-Fuzhou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Fujian-Jiangxi section I of phyllite tunnel as example, the level of arc heading prepared core soil construction process, operating procedures and key point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but also on the blasting, control in construction of initial support and monitoring measurement and other key technology are briefly described, providing the reference to the similar phyllite tunnel. Keyword]: the step of arc heading prepared core soil phyllite tunnel;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U455.1 1.工程概况 我公司施工的京福客专闽赣段Ⅰ标(DK365+667~DK376+759)位于江西省婺源县境内,段内共有隧道七座,隧道总长3044m,最长799m,最短144m。隧道围岩均以千枚岩为主,节理多为竖向节理。隧道洞口表层多为粉质粘土,硬塑,厚约1.5~4.2m。下伏千枚状粉砂岩,全~弱风化,全风化层厚约2.0~5.0m,强风化层厚约2.0~11m,下为弱风化,局部石英脉充填,岩层产状为90°∠55°,岩质较软,岩体破碎,节理发育,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较发育。洞身地段围岩为千枚状粉砂岩,弱风化,局部石英充填或含绢云母,岩层产状为90°∠55°,岩质较软,岩体较完整,节理较发育,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 本地区雨水季节较长,植被丰富,岩层的裂隙发育,隧道开挖过程中裂隙水较多,对初期支护的支护时间要求较高。 2.施工方案的选择 2.1千枚岩的特性 千枚岩是一种显微变晶片理发育面上呈绢丝光泽的低级变质岩。强风化千枚岩,矿物成分以泥质为主,多呈薄层状构造,局部页理发育,节理裂隙极为发育,多切割呈碎块状或薄片状,整体性差,强度低,工程地质性状较差。受矿物成分及风化程度的影响,新开挖出露的强风化千枚岩,遇水易软化崩解,加速其风化。弱风化层为青灰色、灰绿色,鳞片变晶结构,岩体较完整,节理裂隙发育。千枚岩对水的敏感性强,遇水软化。 2.2千枚岩地层隧道施工现状 目前千枚岩隧道多采用传统的钻爆法施工,爆破后造成隧道超挖严重,扩大了施工断面,对隧道的施工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增加了初期支护的工程量投入和施工工序时间的延长。 2.3施工方案选择 设计要求,隧道洞口浅埋段采用六步CD法、四步CD法施工,洞身多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但根据公司以往施工经验,六步CD和四步CD法施工,每月循环进尺为35m,而我公司京福客专闽赣段Ⅰ标(DK365+667~DK376+759)工程位于架梁主线上,如果采用六步CD法、四步CD法施工无法满足架梁工期要求。对此,我公司根据类似地质岩性的隧道施工方法比较,在既有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开挖法的基础下新改进采用上台阶弧形预留核心土开挖法进行本标段隧道施工。 3.上台阶弧形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3.1施工工艺(见施工工艺流程图1) 3.2施工步骤及操作要点 3.2.1施工步骤(图2) 3.2.2施工操作要点 第1步上部弧形导坑开挖: 在拱部超前支护后进行,环向开挖上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核心土长度为3~5m,宽度为隧道开挖宽度的1/3~1/2。(注:因为是千枚岩,在断面修整时,将核心土顺便挖成2台阶型,方便下道工序施工。)隧道上部开挖高度控制在3.8m左右,核心土的预留高度为2~2.2m。 (1)开挖循环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1榀拱架,开挖后立即初喷3~5cm混凝土。 (2)上台阶开挖矢跨比应大于0.3,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架设钢架,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