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法初步鉴定苗期茶树单株适制性.docVIP

两种方法初步鉴定苗期茶树单株适制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种方法初步鉴定苗期茶树单株适制性

两种方法初步鉴定苗期茶树单株适制性   作者简介:潘璐璐(1988-),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茶树抗寒育种研究。 通讯作者:丁兆堂(1964-),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茶树遗传育种与茶树抗寒生理研究。 摘要:芽叶发酵性能是判断茶树品种适制性的一个重要方法。本研究以“黄山群体种”自然杂交后代102份茶树单株幼苗为材料,通过氯仿发酵试验测定各单株的发酵性能,同时测定生化成分含量,综合评价了各单株的适制性。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单株芽叶发酵性能与生化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依据氯仿发酵性能得分预测有18份单株适制红茶,依据生化成分含量预测有8份单株适制红茶,而只有“0927”和“0942”为这两种方法共同筛选的适制红茶的单株。可见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有较大差异,氯仿发酵法不能作为单一的判断茶树单株适制性的依据。 关键词:茶树;适制性;氯仿;发酵 中图分类号:TS272.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6-0020-05 茶树品种的适制性是反映良种与品质关系的重要指标[1]。茶叶品质虽受多种因素限制,但决定性因素为茶树品种[2]。不同茶树良种的种性特点以及生理生化特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各品种的茶类适制性也不尽相同,如茶多酚含量高的适制红茶,酚氨比低的适制绿茶,叶形小的适制针形茶和扁茶,节间短、叶片厚的适制乌龙茶[3,4]。对茶树育种材料的品质进行间接鉴定的方法有:芽叶性状、生化成分测定和发酵性观察。据研究,鲜叶发酵性能与茶叶品质密切相关,利用氯仿熏蒸一、二片嫩叶能迅速鉴别发酵性能的优劣[5]。茶叶的发酵实质上是茶叶内含组分的氧化,氯仿试验利用饱和的氯仿蒸气破坏鲜叶的细胞活力,使分布在液泡中的多酚类物质与细胞质内的多酚氧化酶(PPO)接触而发生氧化,使鲜叶变色,变色越快且越红者,其发酵性能越强,预测越适制红茶[6]。 Samderson(1963) 提出了用氯仿鉴定红茶发酵性能的简易方法[7]。沈丹玉等[6]以茶鲜叶生化成分的差异预测其发酵性能并与红茶发酵效果进行相关性研究,发现鲜叶大部分生化成分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发酵性能得分与多种生化成分都呈极显著相关。目前关于茶树芽叶发酵性能的研究较少,且大多集中在以制成成品茶来评价其适制性,这不仅耗时且浪费种质材料。本研究利用氯仿发酵法检验不同茶树单株芽叶的发酵性能,预测其适制性,并通过测定各单株的生化成分判断其适制性,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选出适制红茶的单株。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2012年春季从青岛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日照实验基地的“黄山群体种”杂交后代中选择长势良好、未受过冻害的102份单株,其中以浙农117、平阳特早、瑞雪为对照。 12 试验方法 121 发酵性能测试 采3片(相当于3次重复)待测品种顶芽第一叶,放入密闭的充满饱和氯仿蒸气的容器中(在培养皿中放入滤纸,在滤纸上滴5 ml氯仿,放入鲜叶,盖上盖)。1~2 h后观察叶色,根据变色程度给每个叶片打分,取3个叶片的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122 茶树鲜叶生化成分测定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水浸出物采用GB/T8305-2002法,茶多酚采用GB/T8313-2002法,游离氨基酸采用GB/T8314-2002法,咖啡碱采用GB/T8312-2002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单株发酵性能比较 发酵是红茶品质形成的特征性工序。通过对各个单株发酵性能进行评价,发现102份单株发酵性能得分从17到50分不尽相同(表1),得分在37及以上的单株有18份,包括0208、0703、0802、0702、0942、0202、0404、0803、0917、0926、0932、0106、0204、0711、0906、0914、0927、0928。 22 不同单株芽叶遇氯仿变色程度分析 在同样浓度的氯仿及同样的时间处理下,不同茶树单株的叶片变色快慢与颜色深浅都有较大差异,容易区分辨认。从图1可以看出,单株0802变色快,颜色深,适制红茶;单株0201变色慢,处理2 h仍能保持一定的绿色,适制绿茶;而单株0105的变化介于0802和0201之间。 A、 B、C分别为根据发酵性能预测适制红茶、红绿兼制、适制绿茶的单株芽叶;1、2、3、4分别是处理时间为0、05、1、2 h的样品。 23 不同单株发酵性能聚类分析 根据单株发酵性能得分,采用类平均法聚类,可以将102份单株分为三大类(图2)。第一类共18个单株,发酵性能得分在37~50之间;第二类共48个单株,发酵性能得分在27~33之间;第三类共36个单株,发酵性能得分在23~27之间。第一类群单株的发酵性能相对最强,预测该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