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戏曲《转天心》看唐英对艾衲《豆棚闲话》取舍.docVIP

从戏曲《转天心》看唐英对艾衲《豆棚闲话》取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戏曲《转天心》看唐英对艾衲《豆棚闲话》取舍

从戏曲《转天心》看唐英对艾衲《豆棚闲话》取舍   摘要:清唐英《古柏堂戏曲集》(又名《灯月闲情》)有三十八出的《转天心》戏曲剧目,其故事源于明遗民艾衲居士的拟话本小说《豆棚闲话》第五则“小乞儿真心孝义”。从小说到戏曲的改编,唐英用心做了取舍,反应出他与艾衲不同的价值取向,以此也让我们看到了二人社会处境的不同——得意士子和落寞遗民,流露出他们对同一故事不一样的感情寄托。 关键词:落寞遗民;得意士子;教化理想 一:时代大幕下走来的两个异样背影 关于艾衲居士,无论籍贯、身份还是生平事迹,由于没有足够的史料记载,目前学术界均无定论,可以肯定的是:他是明末清初人,经历明亡的离乱之苦,科举不第,入清之后隐居乡野,一生落魄。作为前朝遗民,虽有对亡明的深情怀念,但也对新朝怀有希望。已经不是纯粹的死节死国的“忠臣”。隐居乡野,又耻于与帮闲篾片为伍,不愿做“猢狲队子”的小分子,终究“卖不去一肚诗云子曰”,看似潇洒落拓,实则狼狈落寞——自古哪有怀才不遇的人真正潇洒落拓的?不过是遮掩无奈的叹息。一身两代的遗民身份,屡试不第的尴尬处境,不愿流俗的精神洁癖,注定了艾衲不同寻常的心路历程,这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就是《豆棚闲话》复杂的思想内涵:在隐名埋姓的保护伞下痛陈感慨——《朝奉郎挥金倡覇》、《潘伯子破产兴家》,大胆怀疑——三则翻案小说,犀利辩驳、激扬文字——《陈斋长论地谈天》,最终又回归到精神的制高点——儒家的教化理想《小乞儿真心孝义》。 唐英(1682~1756),字俊公,又作隽公,一字叔子,号蜗寄居士,又号陶人,人称古柏先生。后半生宦海通达,十六岁即供奉内廷,作为宫廷侍卫,启从康熙车驾二十余年,随行大江南北,四十二岁之后,得朝廷重用,雍正六年(1728),唐英受命监江西景德镇窑务,历监淮安关、粤海关。乾隆初年(1736),调九江关,复监督窑务,后半生基本在江西督陶任上度过,直至乾隆二十一年(1756)七月二十七日,唐英以老弱病重为由奏请退职:。可谓功德圆满,善始善终。 与艾衲遗民身份经历相比,唐英是文人大幸!“公余之暇,极意风雅。”(顾栋高),文人遭遇幸与不幸之间,人生经历、作品风格千差万别。连真实姓名都无法留与后人的艾衲居士,是潜行在时代大幕下毫无生气又心存不甘的过气文人,无论心里如何落寞,言行都要热闹,所以,当温雅的唐英在一生融通的官途中,顺手拿来艾衲的《豆棚闲话》,在皇恩浩荡的温馨氛围里,他独选《小乞儿真心孝义》一则,改编成曲目《转天心》,不厌其烦的宣扬伦理教化,使人生厌,却能满足他自身的需要——他实在是一个得益于皇恩的人,行走在官运亨通的康庄大道,他无法理解,也不能接受艾衲的观点,他是时代的宠儿,有为主人歌功颂德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 二:不一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同一个故事的诠释 艾衲在他的话本小说集《豆棚闲话》这个“好渠道”里,或嘲讽或激愤或批判,很少肯定之作,第五则《小乞儿真心孝义》最为不同,全十二则故事,唯有此篇可以看做是作者最为温情的理想寄托。故事讲述湖广荆州府江陵县一个姓吴的人家,祖父吴立,贡士出身,“为人气质和平……一乡之人,俱遵从他的教诲,称他为和靖先生”,他生有五子,前四子夫人所生,后老年收房里一个丫头生第五子名叫吴贤,其他四个儿子都耕读为生,并无特别之处,只有吴贤,生性不羁,口无遮拦,十余岁父亲死后,与其他兄长“照股分居”,不再来往,随母到自己庄上居住。后读书应考,结果十八九岁并不中,自己感慨,说人在天地间生活着,若不能做个像玉皇大帝一样的极其权贵的官职,那么宁愿做个极其卑贱的乞丐。假如只是不高不低的做个中间阶层的人,那还不如早点死了早点托生的好。他的一番感慨恰好被巡游路经此地的玉皇大帝的神司听到,禀告了玉皇,犯上大罪,不几日便死了,他的妻子此时正怀孕,后生下遗腹子,取名吴定,恰是吴贤自己投身,即故事主角小乞儿。吴定受父亲阴鸷的牵连,上天罚其为乞丐。待吴定长大,家中一贫如洗,只得带母亲去讨饭。这个乞丐又不同于寻常乞丐,尽管不读书进学,但儒家贤、孝、忠、良样样俱学得来做得到,小说共围绕小乞儿吴定讲了四个故事,一步步圆满刻画出他的优良品质。 唐英选择此则故事,改编成场上之曲,用三十八出的曲目来演绎故事内容,但完全用于说教。不仅大肆宣扬因果报应,善恶轮回,更是对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发表了长篇的理论,将小乞儿的经历夸张到极致,目的只有一个:民要安分,不可思动闲心!无论你生来多下贱,若能尊礼守节,天的心也会被转动的,也会给你个好的人生结局。 任何一种文艺形式都是作家思想输出的方式,艾衲在小说中反映了他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如果说作者在其他故事中所做的批判、讽刺是对整个世风的怀疑和否定的话,那么“小乞儿”篇就是作者所找到的整治世风人心的唯一出途径和出路。但唐英的《转天心》则成为文学上的十足败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