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就业职工住房保障问题实证研究——基于合肥市新就业职工的调查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housing security of new employment in citiie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new employment in the city of hefei.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新就业职工住房保障问题实证研究——基于合肥市新就业职工的调查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housing security of new employment in citiie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new employment in the city of hefei
【文章编号】1006—3862(2012)Ol一0093—06 城市社衾
城市新就业职工住房保障问题实证研究
——基于合肥市新就业职工的调查
朱德开 徐成文 (合肥学院房地产研究所,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调查表明,50%多的新就业职工住房困难。由于收入较低。新就业职工住房支付能力严重不足,30%多的新就业职工
家庭缺乏租房支付能力;超过70%的新就业职工家庭缺乏购房支付能力。所以,要尽快将新就业职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首
先,提高新就业职工收入水平,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其次,多渠道筹集住房保障资金;第三,积极创新相关配套政策,完善
公共租赁住房准入和退出机制;第四,适时推出限价商品住房,利用优惠信贷政策,提高新就业职工住房支付能力。
【关键词】新就业职工;住房支付能力;住房困难;住房保障
【中图分类号】F402.3 【文献标识鹤】A
价收入比1。褚超孚通过对浙江省6个城市相关
引言
部门的访谈和2250份居民家庭问卷调查的统计分
所谓城市新就业职工是指工作时间未超过5 析,对我国现行住房保障政策的运行效果进行详细
年的城市职工。20lO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168
的评估,指出了政府在住房保障中存在的问题,明
万人,预计“十二五”时期,全国城镇将新增就业 确界定了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目标和原则-。
4500万人。新就业职工是城市未来的建设者,如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次提到:要解决新就业
果他们在就业初期,因为住房问题而影响自身的 职工等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2010年6月,住房
发展,将对社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新就 和城乡建设部等六部委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公
业职工住房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 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着力解决新就业职工、
关注。 进城务工人员等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
国外对住房保障问题研究较早,西方主流经济 难。州纠总的来说,国内外对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保障
学家认为,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一靠市场,二靠 问题研究较多,但针对新就业职工这一群体研究较
住房保障制度。美国学者阿瑟·奥沙利文(2003)研
少,其中,定量研究则更少。本文以合肥市为例,通
究发现,通过住房改革可以消除城市贫困,支付现
过实际调查数据,试图对城市新就业职工住房保障
金优于提供公共住宅…。大约从1990年代末开始,
问题做有益的探索。
国内学者围绕住房保障体系、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保
1
障问题进行研究。姚玲珍(2003年)将住房供应体 新就业职工住房现状
系分为三种形式:实物分配体系、货币化分配体系
201
1年1月,我们对合肥市区新就业职工进行
和商品化供应体系,提倡以租金补贴为主、直接建
抽样调查,共发放8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
房为辅的方法,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
420份,调查表明,新就业职工中,单人户(指单身1
题旧o。赵路兴等(2003年)划分了城镇中低收人家
人在城市居住,下同)占38.9%、多人户(指家庭2
庭住房保障收入线,并测算出不同负担水平下的房
人以上在城市居住,下同)占61.1%;个人平均年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城市化进程中道旁建筑回归绿色的思考 consideration of designing roadside green buildings during urbanization process.pdf
- 城市核心区设计的可能性--以重庆城市中心两个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 the feasibility of central urban space design.pdf
- 城市化的虚荣——对我国城市化现状的认识 pride of urbanizationthe understanding of current urbanization in china.pdf
- 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研究.pdf
- 城市化进程中的适度人口一个文献综述及思考 moderate population in course of urbaniz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inking.pdf
- 城市化道路的国际比较及启示——对我国当前城市化发展阶段的认识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inspiration on urbanizationunderstanding of the present stage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pdf
-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保护与发展——美国与欧洲城市景观文化取向比较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n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pdf
-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模式探析——基于江苏省16县(市、区)320户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模式的调查分析 study on the compensation model for landless peasants in the urbanization——based on 16 coun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320 landless peasants' compensation model.pdf
-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困境研究.pdf
- 城市化进程空间周期理论质疑 questions on the periodic theory of urbanization.pdf
- 城市新型社区中权利冲突的根源分析 the analyses on the cases of the rights conflict in the new city comminity.pdf
- 城市形态的双向组织思想演变研究 evolution of bidirectional organizational idea of urban form.pdf
- 城市形态的分维变化特征及其对城市规划的启示 a tentative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urban form.pdf
- 城市新建区开发控制初探——以西北地区东部带形城市平凉为例 study on development control of urban new areasa case study of the strip city pingliang in east part of northwest area.pdf
- 城市新区人口容量测算中多目标决策法的运用——以桂林市为例 application of multi-objective decision-making method in population capacity calculation.pdf
- 城市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以纽约、东京、香港为例 @@.pdf
- 城市形态研究中的古代地图资料 ancient maps in the study of urban form.pdf
- 城市形态美学浅析 brief discussion about esthetics of city modality.pdf
- 城市形态演变机制机理研究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mechanical principle of city shape.pdf
- 城市形态与城市物质代谢效率的相关性分析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form and urban material metabolism efficiency.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