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成就辉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六大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成就辉煌

十六大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成就辉煌进口,进口,只有进口!10年前,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深受大型铸锻件依赖进口之苦,国外企业借机提价,价格一涨再涨,交货期一拖再拖…… 即便买来图纸也造不出来,大型铸锻件“卡脖子之痛”只是那个时期我国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缩影。在汽车制造领域,真正的国产轿车仅占10%;在医药研发领域,97%的化学药品为仿制药,医疗器械设备大量依赖进口…… 10年后,我国系统攻克了核电、水电、火电、船用柴油机等领域亟须的一批大型铸锻件制造关键技术,形成了一系列重大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初步实现了产业突围。 像大型铸锻件一样,我国很多高新技术领域经历了从一片空白,到追赶跨越,直至在某些领域引领世界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道路上,科技创新,无疑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 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勾勒新时期科技发展蓝图 还是把目光回溯到10年前。进入新世纪以来,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隐忧,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使我国在全球化的产业价值链上处于低端,“一台PC计算机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凭消耗原材料和能源大量制造出口产品,使我国经济增长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使我国关键技术和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 在复杂的时代背景和激烈的科技竞争下,中国如何部署自己的科技战略?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2003年3月22日,新一届国务院组成后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宣布并着手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2003年6月,国务院专门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为副组长,23个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规划领导小组,以及由11个部门组成、设在科技部的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时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兼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的领导兼任副主任。同时,为了加强咨询,还成立了由周光召、宋健、朱光亚等18名资深科学家为成员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总体战略专家顾问组。规划整整制定了两年,其间12次易稿。 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开幕。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1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随之颁布。这份凝聚了2000多名中国专家心血的中国科技发展新蓝图,明确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中央确定,全面实施规划纲要,经过15年努力,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实施重大专项,形成稳定增长机制,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长期科技规划绘就的美好蓝图,更需要财政、税收、金融等一系列政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保驾护航。2006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确保规划落实到位。 至此,“自主创新”作为科学发展的实践载体,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成为国家意志,更成为一个时代的主题。 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应对危机,科技打了一场攻坚战 然而,回眸科技发展这10年,也并非一路坦途。 2008年年底,不期而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从大洋彼岸呼啸而至,对我国经济形成冲击,形势严峻。中央领导随即作出判断,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 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正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治本之策。随后,《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发布,国家明确了抓紧实施与扩内需、保增长紧密相关的科技重大专项,加快研发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动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技力量主动服务企业等工作任务。 萧瑟中犹有花枝俏。创新,为高新技术企业“御寒”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而有效的政策和金融支持,无异于寒冬中的暖阳。 当大多数纺织企业还在“寒流”中挣扎时,如意集团却面对应接不暇的订单忙得不亦乐乎。是创新让这个企业风景独好。“对如意而言,强身健体的根本就是技术创新,强壮了筋骨,同时也增强了我们自身的免疫力——企业竞争力。”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道出自己独特的“御寒之道”。 “中国要告诉世界,我们不仅有成本低的优势,而且有质量更好、效率更高的技术优势,这是一个创造。”在科技部部长万钢看来,在应对危机的这场竞赛中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