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叙事断裂-价值循环-俗性美学
叙事断裂?价值循环?俗性美学
[摘要] 《二次曝光》作为当下电影文化环境中试图重塑主流价值的文本之一,对社会现实与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与批判,并且延续了《苹果》与《观音山》市场与艺术并重的思路,是对中国文艺片市场化做出的重要探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影片叙事结构与风格呈现出明显的断裂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道德批判的窠臼,其价值表述呈现出种种艰难的迹象。这一现象值得分析。
[关键词] 叙事学 母题 价值表述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1.013
方励、李玉和范冰冰合作的《苹果》和《观音山》为文艺片如何卖座提供了两个较好的范本。《二次曝光》延续前两部关注现实的立场,用心理惊悚与悬疑的商业片手段打造深具现实文化反思意味的电影叙事,讲述人情寡淡,情感混乱的上一辈给女儿造成的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电影在叙事形式与美学内涵上呈现出价值表述艰难的困境。这些原因不仅与创作者本身叙事策略选择有关,更与当下中国电影文化环境与整个时代文化语境的状况与变迁有关。
变迁:从“弑父—反叛”到“无父—狂欢”再到“寻父—迷茫”
从精神分析的意义上来说,父亲意味着禁锢、约束与控制,同时也意味着秩序、依傍与归属。新时期中国电影在第五代的一批电影中显现出“弑父”的强烈反叛姿态,《红高粱》、《菊豆》等莫不如此,其反叛的对象包括久久难以走出的封建文化“铁屋子”,同时也包括极左意识形态的政治理想,他们用一盘盘凝聚着现代性焦虑的胶片同封建文化和极左意识形态挥手作别。然而他们的理想主义之火很快被90年代商业文化的洪流所浇灭了,在物质至上,信仰崩塌的时代,用世俗躲避崇高,痞子便成了英雄,王朔小说及其改编的电影如《顽主》、《大喘气》、《轮回》等就比较好地呈现出90年代文化在“无父”的世俗中尽情狂欢的姿态。而到了近年来,出现了狂欢退潮的些微倾向,呈现出重新“寻父”的迷茫、困惑的复杂文化心理,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重构文化主流的艰难与阵痛。《二次曝光》,包括前段时间王小帅的《日照重庆》都是以“寻父”的叙事模式出现在大银幕上的,在这些表意实践中,价值表述艰难的现象也是文化整体“寻父”历程中的困惑与失落之无意识显影。
《二次曝光》难以用影像建构一个“寻父”历程的想象,这与其说是一个电影叙事策略的问题,不如说是一个价值表述艰难的问题,并且这种困境已经深入到叙事形式之中,电影叙事在前后呈现出明显的割裂感与风格的错位。或者说影片前半部分的顺利表述在于创作者对“无父”的苦痛状态的沉溺,这种沉溺也是一种创作快感,人在无法改变残酷事实的情况下通常会讲述或者美化它,讲述和美化也是分不开的,比如在古典悲剧中,讲述的过程是崇高感逐步显现的过程,同时也是用崇高感美化苦痛的过程,因此我们看到了叙事活动本身对于叙述者与接受者共同的伦理意义:抚平创痛,抱慰缺失。
然而创作者在影片前半部分沉溺于苦痛叙述的时候,原本的叙事伦理诉求已经与观众的注意力悄悄地擦肩而过了,祥林嫂逢人便说她的遭遇,但村里的人听来听去也就习惯了。观众看前半段时见到的是一个精神崩溃的女人和流畅、具有极强主观色彩又不失惊悚的精彩形式美呈现,或许这些可以与当下都市女性潜意识中的情感焦虑产生某种若有若无的伦理对话,或许可以较好地满足男性观众的窥视快感,但后半部分展现的价值缺失与寻觅过程对前半部分的注解没有真正的深入到前半部分的叙事肌理,这使影片整体的叙事伦理效果遭到了极大损伤。因为叙事伦理效果的充分达成依赖于对创作者、观众与故事中人物之间的伦理遭遇与对话的充分展开。在信仰缺失、众神狂欢的时代,致力于用电影梳理与编制大众与故事人物共同的伦理经纬,对社会与文化进行腹语术式的反思与发言,其叙事实践本身难能可贵,但终究没能找到一种更好的兼顾艺术与商业的叙事策略。在影片前半部分,李玉精心设计的大量肩扛、手提摄影与梦魇般的主观镜头的确非常精彩,但也只能是为看惯了“大片”和“3D”的观众提供了另一种别样的视觉奇观而已。
母题:“始乱”之激情难掩“终弃”之失落
李玉显然意识到了当前文化语境中价值表述艰难的问题,因此她选择了一种在叙事艺术史上成功经验颇多的情感母题来保驾护航。“始乱终弃”的情感母题在历史中由于不同的创作目的被赋予不同的价值取向,比如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呈现出道德教化的伦理诉求。但这一母题在长期的叙事实践中逐渐形成对自由与规则、反叛与归顺、边缘与主流的二元对立价值取向的包容态势,这是现代叙事肯定人性复杂性的一种伦理理想守望姿态的体现,电影《画皮》中张生的一句“我爱你,但我已经有佩蓉啦。”就是一个较好的例子。
“始乱”已经被现代文化的自由观念洗刷掉了情感混乱的传统批判意味,在《二次曝光》的叙事中同时具有宋其想象中的刘东对她的始乱终弃,和现实中母亲对父亲的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