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理念三自作文教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新课程理念三自作文教学

基于新课程理念三自作文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自”,写生活,抒真情;“思自”,多角度,巧联想;“述自”,不拘束,求新颖。即追求“三自”作文教学。 一.观“自”——本土化取材 作文源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写作的主要素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将如此丰富不竭的“本土素材”为我所用,“本土化”文章必定华彩缤纷。 1.如何发现本土素材 生活处处是素材。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如果有心,校园里一夜间盛开的迎春花、老师脸上今天突现的愁云、同学间不经意的一次争吵,经过你的一番观察和挖掘,都能幻化成记录生活的优美的文字。 教师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观看影像,实地考察等,使学生们逐渐掌握有效资料。本土素材既有历史传统的沉淀,也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发展。比如,我校位于江淮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的发祥地——海安。自从青墩遗址被发掘之后,海安的文明被推进到五千多年前,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加上不断孕育的新的文化因子,海安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远古青墩人遗留下的石器、陶器、玉器以及麋鹿角刻纹给了我们璀璨的原始文明。悠悠青墩水酿出青墩酒俗、青墩婚俗和众多的青墩传说。 2.适切表现本土素材 好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这就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优化素材,理清写作路子,为学生提供实战的平台。现以笔者曾拟定的三大本土写作主题为例说明。 (1)思考本土文化 如,海安的本土素材丰富多彩,尤其是青墩文化更是被各界专家学者津津乐道。但缘何我们的学生对它如此陌生,除了介绍宣传力度不够,有没有它本身的限制呢?爱思辨的学生列出了一个个鲜活的话题。“青墩文化,想说爱你不容易”、“青墩文化的现实意义”、“悠悠青墩水——我拿什么奉献给你”“青墩婚俗对当代婚俗的影像”“从青墩玉器看江海文化交流”“给发繇口的美丽传说泼盆脏水”…… (2)体验本土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地方特点,激发学生关注家乡一草一木,了解家乡的风俗人情,引导学生以写作的形式介绍家乡,赞美家乡。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具体,言之有物,抒之有情。比如有学生写出“回味家乡美食”,藿香饼里透出浓浓的乡土情。有学生写出“风雨中的鹳雨楼”,在唏嘘感慨里追忆家乡的文明。有学生写出“回首古银杏”,古树的神奇又给家乡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有学生写出“爷爷与舞苍龙”,舞苍龙由糊口手段变成农事灯会上的重要娱乐形式,爷爷的经历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饱经沧桑而今又焕发勃勃生机的家乡。……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本土素材里找到了寄托点,真可谓一草一木总关情。 (3)深化本土观察 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能够深入对象和事物,所谓“入乎其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写作对象与生活。除此,能够超越写作对象与生活本身,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和更广阔的视野中来重新反观,所谓“出乎其外”。如,海安本土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的好土壤,细雨绵绵,海安城区一边是日渐浓密的高楼大厦,一边是渐行渐远的石板街。风声款款,一边是“灯红酒绿”的咖啡酒馆,一边是“水静流深”的通扬河。于是有了《废墟中的东大街》。海安方言有不可摇动的文化根基,普通话有方便交流的普适性。两者共存共荣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妙多姿。于是有了《海安方言与普通话如何共存共荣》。 二.思“自”——创新化立意 文无定法,立意为上。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把一般性的题目、材料,点石成金,跨出平庸的樊篱呢?要求学生以自己独到的视角去审视素材,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 1.以换位思考求新意 (1)多角度剖析题材 笔者曾让学生根据《滥竽充数》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先提炼出三个以上的观点,然后择一入笔。学生从多角度畅想:从南郭先生冒充内行终露马脚角度:凡事不能不懂装懂,弄虚作假,而应该掌握真才实学。从南郭先生最后偷偷溜走角度:南郭没有正视现实的勇气,逃之夭夭是可耻的;南郭头脑清醒,有自知之明,这一点中可贵的。从齐宣王爱听合奏角度:官僚主义是产生南郭之流的温床,必须铲除。从缗王爱一一听的角度:对人才要进行考核选拔,量才录用。从乐师与南郭相安无事的角度: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要敢于揭露。在多角度提炼观点的基础上,学生写出了不少好的文章。 (2)多文体表达主旨 针对近年高考作文的趋势,在设计写作题时,笔者不明确规定文体,让学生拿到作文题后,自由畅想,择体而写。如《友谊》、《幸福》、《机会》等等,有的写散文,有的写小说,有的写议论文,有的编故事,写寓言童话等,都能紧扣题旨,殊途同归。我还要求学生根据同一材料,写几篇体裁不同的短文。如以《落叶》为例,可以写成散文,可以写成童话,可以写成小说,可以写成说明文,可以写成议论文等等。我曾要求学生写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