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核化学化工事业奠基人
中国核化学化工事业奠基人
汪德熙,高分子化学家和核化工专家。他在从事大学教学期间,培育了大量化工专业科技人才,并在高分子化学研究方面做出了优秀成果。调入核工业系统工作后,参与领导并组织了核武器研制过程中的放射化学研究工作,在核化工领域的发展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汪德熙祖籍江苏省灌云县,1913年9月27日出生在北京。汪德熙从小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一个玩具在他手里可以捣鼓半天,总想弄出个所以然来。父亲和同事下棋,他总是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地在旁观看。过一段时间,有点坐不住了,小手就伸呀伸的。有一次,父亲的同事逗他:“你敢跟我下吗?”“试试看!”他毫不客气地爬上了凳子。那个同事没想到他那么认真,只好漫不经心地和他对弈。几步棋下来,这位棋坛老将不得不警惕起来。父亲和他下棋,开始让九子、七子、……,后来让先,再以后就各有胜负了。
1929年夏,汪德熙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录取在北京师大附中。那时他家离师大附中较远,虽有电车却舍不得花钱乘坐,每天坚持步行来回。家里每天给他一角钱吃中饭,他舍不得吃肉丝面,天天吃素汤面充饥,这样每天可省下一点钱,到年底凑足一双鞋子钱。贫寒的家境磨炼了他,铸就了他认真、刻苦、勤奋的品质。在中学,他最喜爱两门功课:一门是化学,这对他日后成为化学家不无关系;第二门是历史,中国悠久而光辉的历史使他振奋。但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入侵,清政府和国民政府的腐败昏庸,一个个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国土的沦丧,使他牢牢记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而萌发了为国报效的决心。使他从此把自己的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兴亡紧紧密切联系在一起。
中学毕业时,因为他想学化学,毅然放弃了保送的机会,决定自己报考清华大学化学系,结果以名列前十名的成绩跨进了当时中国最负盛名的清华大学。
1935年,他以优越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研究生。由于他崇拜侯德榜有志气又有创新精神,所以选择了比较难的工业化学研究课题。他首先完成了用电解还原法制备有机化合物,用转动电极改善染料中间合成过程中扩散速度的迟缓问题。随后做“用农村纤维素原料制人造丝纸浆”的毕业论文。选定这个题目是因为当时日本的人造丝纺织品充斥中国市场,而中国连人造丝原料都没有。可是,正当研究工作取得满意进展时,“七七”事变爆发了,研究工作被迫中断。1938年2月至5月,他当过北京中国大学化学系讲师。1938年7月至10月曾在八路军冀中军区供给部从事过化工技术工作,研制成功安全的氯酸钾炸药。1938年底,他的导师张大煜先生担任了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主任,约请汪德熙去昆明当他的助教,并继续他的研究工作。通过反复试验,他将一步碱法蒸煮改为两步碱法蒸煮,节省了耗碱量和漂白所需的氯含量,而且所得到的纸浆其α、β、γ纤维素含量完全符合人造丝用纸浆的要求。但是想不到张先生从国外购买的铂金制喷头被敌机炸毁,试制人造丝的工作又不得不中断。随后张大煜鼓励他报考清华赴美公费留学考试。他为了想做侯德榜那样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不顾只有一个名额有可能落榜的危险,选择了化工专业。结果凭借他扎实的基础和认真的准备,以第一名的优势被录取了。就这样,在1941年8月,他登上了西渡的海轮,跨进了世界上久负盛名的马萨诸塞州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校门。
在麻省理工学院,他对音乐爱到了着迷的程度。他有一副优美动听的歌喉,还会拉小提琴、弹钢琴。他参加过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中国留学生组成的歌咏团。差一点被热心音乐的朋友引入“歧途”,最后还是当时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教授坚定了他继续在科学大道上奋斗的决心。
在麻省理工学院一学就是四年半。为了拿下化工博士学位,首先要通过艰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考试。考试题很难,差点被抢卷子。可他居然是那次考试中唯一通过的外国学生,为中国人争了脸。1944年到1945年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美国国内的军用物资非常匮乏,甘油紧缺。汪德熙的博士论文就是用电解还原葡萄糖制备能替代甘油的重要原料辛六醇。由于当时被列为控制物资,他的研究成果未让发表,至今存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图书馆里。
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有不少学校想聘请他,但他想到了祖国刚从日本侵略军铁蹄下解放出来,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所以他毅然决定回国。1947年1月,他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来到了天津南开大学化工系任教。在大学讲坛上,他引进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先进教学方法,很快就成为颇受学生欢迎的年轻教授。在此期间,迎来了全国解放,教育事业得到了重视。虽然国家百废待兴,财力不充裕,政府还是拨出可观的经费给南开大学,使风华正茂的汪德熙欣喜若狂。他日以继夜地工作,终于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用国产的邻苯三酚和糠醛制备塑料。因为这是国际上的首创,美国化学文摘还登出了这篇论文的摘要,受到了国内外的重视。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汪德熙调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