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莲-红水河畔守望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桂莲-红水河畔守望者

李桂莲:红水河畔守望者   为了将果菜的上市期进一步提早,李桂莲又研究成功了“地膜加小拱棚栽培技术”,使果菜上市期提早一个月。这样,在罗甸,果菜3月下旬即可上市,反季节蔬菜出炉了。 这项技术被原国家科委列为“国家星火计划”推广项目,荣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金奖。 她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划过四季,让云贵高原的人民看到菜篮子闪烁出的希望;她的出现,如一场甘霖,虽是潇潇细雨却也滋润了一片片菜田。 身为蔬菜专家,她是“接地气”的,因为她的研究工作需要她始终生活在最基层,而不是终日面对着学术论文里那一串串冷冰冰的数字。她是农村里飞出的凤凰,注定要倾其一生反哺这片热土。 四十多年来,她几乎走遍贵州的每一个县,她没有留恋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哪里适合蔬菜生长,哪里是她停留最多的地方。每当乡亲们用粗糙的手拉着她,热情的眼神里写满了感动与渴望,除了触动她的内心还有一股动力。这股强大的动力将继续推动着她不断前行。 2013年的春天,无疑是许多清镇市农民深感幸福的春天。5月26日,一场名为“百场院士专家科普报告黔贵行”活动走进了清镇市红枫湖簸箩乡。贵州省著名蔬菜专家李桂莲为农科人员现场讲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等科技知识。看到大家求知若渴的状态,她深感欣慰。 她就是贵州省蔬菜栽培及育种的守望者—贵州省农科院名誉院长、研究员李桂莲。 情迷天然温室 每个人身上都有难以改变的东西,执著也许是李桂莲身上最难改变的特质。对农业的热爱让她一心钻进这个行业里,时光飞逝、岁月流转,她也从一个普通的农学院的学生成长为著名的蔬菜专家,然而,唯一不变则是她对农业、对蔬菜栽培及育种的热情。 1964年,李桂莲从当时的贵州省农学院园艺系果蔬专业学成毕业。毕业后,她被分配到贵州省农科院,从事蔬菜栽培及育种研究工作。 说起贵州省的反季节蔬菜,还要从1977年说起。当时李桂莲在贵州省农科院从事番茄新品种的选育工作。由于海南气候冬季温暖,当时贵州省内的许多果菜类育种都得去海南。在为育种两地奔波的过程中,李桂莲深感交通不便,往返成本也高。于是,李桂莲就开始琢磨,能否在贵州也搞“加代”—在贵阳搞一季,再到贵州的其他地方再搞一季。 在育种的过程中,李桂莲发现,由于罗甸县冬春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9.6度,元月平均温10.1℃,是贵州省气温最高的地区。其它地方正季栽培,一般在6月中旬才能成熟上市的番茄,罗甸可提前一个月上市,适合“加代育种”。 这个意外的发现让李桂莲兴奋不已:番茄可以提早上市,那么与番茄生长条件相似的一些果菜类如茄子、辣椒、豆类、瓜类等也就都能提早上市。 于是,带着育种加代的任务,李桂莲来到了罗甸。1979年,农村还停留在生产大队的阶段,李桂莲找到一个生产队,当时他们都是在种植一年一季的水稻,农民们没有种植蔬菜的习惯。第一年,生产队只给找了2分地,对于世代种田的罗甸人民来说,把稻田用来种菜是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李桂莲的想法,受到了许多农民的反对。“仅仅找块试验田,都费了好大的劲儿”,李桂莲说。然而,李桂莲的想法却得到了罗甸当地政府的支持。罗甸县领导请她给全县干部作讲座,希望她帮助罗甸建立冬春反季节果菜基地。带着一股热情,李桂莲在罗甸开始了冬春反季节蔬菜种植的研究及示范。然而,困难很快就来了。 遭遇困难重重 用李桂莲的话来说,上世纪80年代初的罗甸“穷得叮当响”,全县没有几家旅社,并且卫生条件很差。罗甸本身气温就高,旅社里破旧的蚊帐上布满了洞,甚至能爬进臭虫来。几十年过去了,李桂莲每每想起那些日子,仍然唏嘘不已。 吃饭也是个大问题。村子里善良的村民时常邀请李桂莲到家里做客,拿出平日不舍得吃的“美味”款待李桂莲,但李桂莲却谢绝了村民的好意,每天到乡里唯一一家食品店买馒头就着咸菜吃。有时候回去晚了,连馒头也卖完了,只能吃饼干。常年这样没有规律的生活,毫不留情地给她留下了至今仍然困扰她的胃病。 那时候,李桂莲的女儿刚刚8岁,爱人也在所里工作,研究的是果树,也需要常年全省到处跑。分身乏术的两个人咬了咬牙,把女儿送到了北方奶奶家。 然而,在李桂莲看来,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困难。 最大的问题是,思想上巨大的压力。南亚热带地区冬春反季节果菜露地栽培当时算是白手起家,从来没有搞过,书上没有参考,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创新栽培技术 种下去,收上来,还要卖得出去。为了让农民真正信服,李桂莲自己到贵阳市找领导、跑市场、联系运输车辆……在罗甸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局共同努力下,5年后,罗甸早果菜种植面积大大超过原先计划的5千亩,“红水河畔女财神”的称号在罗甸农民口中流传开来。 80年代初,在开始使用地膜覆盖栽培蔬菜的技术时,当地农民并不了解,也不认同。为此,她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