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地理必修2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doc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地理必修2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地理必修2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时间 采集渔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文明时期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对人类影响很弱 环境遭到破坏,地理环境恶化 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渐从局部扩展到全球 特点 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 人类对环境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认识 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温馨提示]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不断变化发展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加深,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人地关系思想也不断变化。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3)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 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 (1)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类型 主要表现 产生原因 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等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2)危害:全球性环境问题已经危及人类生存;局域性环境问题有些已经演变为社会公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3.环境问题的分布 (1)全球性与局域性: ①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②局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件等。 (2)城市与乡村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和环 境污染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 很严重 [温馨提示] 环境问题类型的判断 根据各类型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1)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2)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3)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实质 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3)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教材P92活动] 1.(1)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①地面不均匀沉降。矿产资源地下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是严重的,地面不均匀塌陷致使地面建筑物出现裂隙,甚至倒塌,出现大面积积水,交通道路破坏等。 ②破坏地表生态系统平衡。一般露天开采需对地表土层进行剥离,破坏了地表植被和水系,使当地生态环境恶化,是滑坡、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的诱因。 ③对地下水资源产生破坏性影响。一方面破坏地下水层,地下水流失,导致水源地紧张;另一方面又污染了部分水源,加剧了用水紧张状况。 ④污染空气。一方面是开采爆破所用炸药对空气的污染和爆破土石产生的尘埃对空气的污染;另一方面是矿石层所夹含的有害气体因开采释放对空气的污染。 ⑤废石污染。开采过程中的大量废石大多与矿石一道被运到地表,占用耕地和土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 (2)修水坝对环境的影响 水库、大坝的修建,无疑会给工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兴建水坝不从维持生态平衡的观点全面考虑,则会破坏一个流域的生态平衡,产生不良后果和巨大隐患。由于大面积灌溉,造成地表水土流失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由于常年蓄水,沿岸及支流水草丛生,导致某些传染病的流行,或通过灌溉系统使一些低洼地区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得以传播和蔓延;由于营养物质被拦截在水库中,下游的鱼类缺乏饵料,或因在支流建坝使鱼类洄游受阻,致使渔业减产;由于大坝及水体所产生的巨大外部压力,可能使大坝下的地层产生新的断裂,诱发地震。 (3)建设城市对环境的影响 修建城市,一方面需要占用大量的耕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同时对生态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修建过程中会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铺设管道和电缆、修地基等有可能破坏地下水系统;城市建成之后,成为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同时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2.(1)图6.5反映的是农业生产活动;图6.6反映的是工业生产活动。 (2)农业生产活动是利用土地

文档评论(0)

jiayou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