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纸扎工艺与现代灯具装饰的结合.docVIP

论民间纸扎工艺与现代灯具装饰的结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民间纸扎工艺与现代灯具装饰的结合   摘要:当今世界,崇尚自然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与东方的“和风”风格,成为现代设计的主流。凤凰的民间纸扎工艺从最初的选材到最后的装饰,无一不采用天然材料,这些都与现代设计的核心内容不约而同的产生了契合。凤凰民间纸扎工艺需要保护,需要发展;现代灯具装饰需要突破,需要发展,天然的装饰元素与自然主义风格的设计理念就是他们的切合点。灯具装饰,只是一个载体,一个最早的平台,也是为现代灯具装饰提供更多可值得借鉴的内容所做的努力。   关键词:纸扎工艺;现代灯具装饰;应用   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在《中华手工》2003年第一期《传承》一文中写到:对中国的民族民间艺术,对正处在毁灭和消亡边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是抢救,其次是保护,然后是研究。当务之急是抢救,因为毁灭和消亡的速度太惊人。一个民族的发展,基因是不能丢掉的,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只有守住自己的根,才能向上发展。冯骥才先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中说:民间文化,它是我们的人民用双手和心灵创造的。数千年来,积淀深厚,博大而灿烂,并且与人民的生活情感与人间理想深深凝结着。如果说我们民族的精神思想的传统在精英和典籍的文化里,那么我们民族的情感与个性便由民间文化鲜明而直接地表现出来。我们深信一个道理:只有全民族都关爱自己的文化,以自己的文化为荣和自豪,我们的文化才能在世界发扬光大,我们的文明传统才会真正传承下去而不中断,我们民族的精神才更加强大。保护,如何保护?围一堵围墙把民艺圈起来保护?拿一些作品放在博物馆里后任其自生自灭?当然都不是。保护这些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可以采取这些办法:第一,提高人们的审美、欣赏水平,让更多数的人认识到他们的价值,从而自觉的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第二,民艺自身可以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里,让其中的一些部分发挥他的商业价值,民艺自身也可以带动自身,不断向前发展。   在这里,我就其中一项――凤凰民间纸扎工艺,提出一个发展方向:把纸扎工艺应用于现代灯具装饰,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设计,实地请教,制作,让我不仅对以往的纸扎工艺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更让我看到了“让民艺自身带动自身”这个想法的可行性。在民艺得到应用的同时,也为现代灯具装饰提供了可借鉴之处。本文基于自己的所想所感所得,做些通俗的阐述。生活中的器物所体现的美,就是工艺之美。只有丰富、温润、健壮的生活器物,才可以具备工艺之美,这样的美与离开生活的美相比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工艺是生活之工艺,工艺之美也只有从生活中产生。在这里。就能找到工艺之美的强韧基础。――柳宗悦   一 民间纸扎工艺与现代灯具装饰的结合的制作过程   纸扎在凤凰是一门古老的民间工艺。《凤凰县志》记载:“清末至民国初期,县城有数十家纸扎铺子,散在大街、虹桥、东正街、十字街等处。纸扎工艺的主要原料是竹片、篾条、木棍,扎成各种人物、动物、花草虫鱼、用具等形象,糊以皮纸,施加彩绘,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各个季节有应时的纸扎工艺品。春季以春筝为俏货,南门外的向哑子、标营的侯应龙能制作各种纸鸢、飞鹰、蝴蝶、虾、美人、戏曲人物,工艺精湛。阳春三月,城墙上、茶叶坡、笔架城下等地上空,各式风筝飞舞,蔚为壮观。春节时,城乡民众照例玩灯欢庆,纸扎的狮头、龙头、蚌壳、踩船、虾、蟹、鱼、鳖、云朵、盆花、灯笼等,千姿百态,五彩纷呈,是纸扎业的旺季。正街的滕老叫、十字街的刘俸吾所制作的龙头狮头,不仅行销县内,还有麻阳、泸溪以及铜仁、松桃等地商民纷纷前来订货。”   (1)选料、破篾、烤篾   破篾是手上功夫,很锋利的刀,很直的竹子,第一次一分为二,竹杆成为两半圆的长条,第二次二分为四,直至到所需要的厚度和宽度。一般情况下,一根竹子都破为四到八份备用,幸好我做的东西都不大,然而也破坏了不少,不是斜了就是歪了,浪费了不少料,聂爷爷倒不怪我,只是叫我要小心手。好歹总有没坏的,能让我完成了创作,然而破好的篾并不能直接使用,扎架的地方有的需要黄篾,有的需要青篾,有的形状为弧,有的形状为圆,这除了要把青篾和黄篾分开来之外,还需要把篾事先做成所设计好的形状,这就是烤篾。   (2)搓纸捻子、扎架   纸捻子其实是一种纸绳,竹条骨架的捆缠,胶固全靠它。先裁纸,把构皮纸(一种灌木的皮制成的纸)裁剪成25至10厘米宽的纸条,宽最窄为1.8厘米,越长则越宽,然后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拇指往外,食指往内把一张小纸搓成一根纸捻子,两头都要留出0.5厘米的“尾巴”便于以后捆扎时的胶结。一开始,我以为是容易的,而且确实也不难,搓一根纸捻子而已,但是如果是搓10根呢,100根呢,500根呢,1000根呢,2000根呢,我最后是两个手指头都发青发紫了,总算2000根以后,爷爷就不再让我搓了。然后就到了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