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船帆洞旧石器遗址洞穴形成过程与地层划分.PDF
第 25 卷 第 2 期 人 类 学 学 报 Vol25 ,No2
2006 年 5 月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May ,2006
船帆洞旧石器遗址洞穴形成过程与地层划分
1 2
李建军 , 范雪春
( 1 福建省三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三明 365000 ; 2 福建博物院 ,福州 350001)
摘要 : 本文根据最近发掘所获资料 ,对万寿岩山船帆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洞穴的形成过程、洞内地层划
分以及与洞外沉积物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出 :船帆洞洞穴的发育明显与区域性断裂及岩体的剪
(
切节理有关 ;洞内经历数次堆积和冲刷 ;依岩性、地层关系和哺乳动物化石组合 ,洞内堆积物可分为 Ⅰ 中
) ( ) ( ) ( )
更新世晚期 、Ⅱ 晚更新世早期 、Ⅲ 晚更新世晚期 和 Ⅳ 全新世 4 个地层单元。
关键词 : 船帆洞旧石器遗址 ; 洞穴形成过程 ; 地层划分
中图法分类号: K8711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006)
为配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第一、二期保护工程的施工 ,经国
家文物局批准 ,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福建博物院和福建三明市文物管
理委员会联合组成发掘队 ,在高星、林公务两位研究员指导下 ,于2004 年2 —4 月和9 —11 月
2
进行两次较大规模发掘 ,共开挖 12 个探坑 ,面积 180m ,多数探方发掘深度超过 320m 直至
基底石灰岩 ,从而了解到洞内部分掩埋地层基本情况以及之间的关系 ,为探明洞穴形成和物
质堆积过程提供重要资料。在发掘期间 ,作者对周边洞穴、洞外河流阶地堆积物进行调查 ,
并与洞内堆积物进行尝试性对比。现将此次工作结果撰成此文 ,不妥之处 ,敬请指正。
1 万寿岩洞穴群的发育基础
万寿岩位于福建省三明市西 17km 岩前盆地的北端 ,周围为低山丘陵 ,地貌上属侵蚀 -
剥蚀区。以万寿岩为中心方圆 5km 内,地质构造十分复杂 ,有 3 条呈北北西 - 南南东方向的
较大断裂切过 ,造成部分地层发生变质 ; 区内分布的地层有:下泥盆统石英砾岩、下石炭统石
英砂砾岩、上石炭统厚层 - 块状石灰岩 ,上侏罗统长石石英砂岩、杂色砂岩、粉砂岩和页岩 ;
第四纪主要沉积物除洞穴堆积外还有河流冲积阶地、红土台地堆积和残、坡积等。
万寿岩整个山体均由上石炭统船山组厚层 - 块状石灰岩构成 ,岩层倾向北北东 ,倾角
20°—30°; 山坡较陡 ,约 40°—65°。西南侧的两个残丘底部 , 出露有下石炭统石英砂砾岩 ,与
万寿岩石灰岩层之间为一断层接触 ,受其影响 ,石英砂砾岩已强片理化 ,泥质成分为重结晶
绢云母 ; 山体的厚层石灰岩发育有两组走向为北北西- 南南东和北东 - 南西的剪切型节理 ,
为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形成创造良好条件。其中以北北西 - 南南东一组节理最为发育 ,节理
产状 :N E65°∠80°,在岩体中部形成 70m 宽的密集裂隙带 ;该带中最大裂隙宽可达 2m ,延伸
收稿日期 : ; 定稿日期 :
基金项目 : 国家文物局专项考古经费
( )
作者简介 : 李建军 1959 - ,男 ,三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研究员 ,主要从事旧石器考古学研究。Emaill :ljj @fjsmww. com
人 类 学 学 报 25 卷
1·54 ·
长度 350m ,沿其方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