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30 诗五首教案
30.诗五首
教学目标
1. 学习古代诗歌的朗读技巧。
2. 理解诗歌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 熟读成诵,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谐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谐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分析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篇时隔久远光彩万丈的佳作,好像是一面带着绿斑的铜镜,细细擦拭,你
不仅会看到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盛唐的溪水,宋代的江山;更重要的是翻
开书本,透过纸墨,你可以聆听到穿越千载破空而来的声音,触摸到千百年前作
者带着余温的心跳。这节课,让我们走近中国古代文人的作品,去感受他们内心
1
或恬淡或睿智或达观的情感。
二、创设意境,指导朗读五首诗
1.播放古筝曲(或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教师范读诗五首。
2.学生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轻声朗读五首诗,直到能顺畅朗读。
① 注意读准下列字音:
岱( )宗青未了( ) 决眦( ) 碣( )石
澹( )澹 竦峙( )( )
② 注意诗句停顿,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岳》为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望 岳
杨花/落尽/子规啼,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闻道/龙标/过五溪。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我寄/愁心/与明月,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随风/直到/夜郎西。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指名朗读五首诗,教师注意给学生正音,并在停顿、重音、节律方面作指导。
4.再次播放古筝曲,学生轻声自由朗读。
三、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练习一
朗读课文,想想这五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并选一两首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写时令。写景则专取杨
花,寓意为“漂泊无定”;而子规鸣叫,是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这种写法,
既合事理,又能表现出李白当时的心情:对王昌龄被贬谪一事的悲哀和同情。于
是第二句便直书原因——“闻道龙标过五溪”。五溪,即雄溪、樠溪、酉溪、沅
溪和辰溪,均在湖南境内。这两句虽然未写悲痛之情,而悲痛之情白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去久别,论朋友情意本当相送,
2
奈相隔千山万水,无以为力,只好相托与高悬穹宇的明月伴送,一直送你到被贬
谪之地。一时间分不出谁是李白谁是明月,明月已成李白的化身,一直在形影相
随地送老朋友流徙于贬谪地。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极写登临之处的高耸,为下句伏笔。
不仅山高,而且时值破晓,雄鸡高唱,红日喷薄,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又为下
句蓄势。这两句表面上看是写景,实际上是为下面的抒情作铺垫。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从自然角度说,站得越高,就愈加
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而在古代诗歌中,“浮云”常被用
来比喻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
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一是来自经验,即从书本
上得到的历史经验。二是来自抱负,即他有成大事业的心胸。再联系历史经验和
现实经验,他感到不站得高,就不能扫荡“浮云”,就会贻误自己的大事。这句
诗是带有自警、自策的意味的,说明王安石在后来的变法中之所以能够抵住保守
势力的种种打击,不是偶然的。
题破山寺后禅院
这首诗通过写游破山寺后禅院的观感,抒发了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整首
诗以“静”字贯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清晨时分,万物尚未醒来,诗人已登山入寺。
旭日东升,照耀着高山上的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之所为“丛林”,所以,这里
的“高林”既是“高山树林”之省,更借指寺庙禅院。不说“丛林”而说“高林”,
称颂之意流露于笔端。首联既点题,又突出了一个“静”字。以下诗句则围绕这
个 “静”字展开,步步深入,愈转愈静。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已暗含“静”意,通往的又是幽深的
后院,禅房则坐落在花丛树林的深处。这是何等幽深静谧的环境!诗人惊叹、陶
醉,艳羡之情跃然纸上。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青山映着朝阳的光彩,使鸟儿欢跃不已、放
3
声歌唱。诗人以动写静,以鸟儿衬托山谷的幽静,正所谓“鸟鸣山更幽”。这里
表面写鸟儿人的情感,借助鸟儿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幽谷清潭令人摈弃了尘世
的喧嚣和一切世俗杂念,超然物外,心中唯有清净空灵。此联承接上联,又递进
一步:幽静的环境净化了人心,物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人教版]安徽省枞阳县钱桥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5 诗词曲五首教案.doc
- [新人教版]安徽省枞阳县钱桥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6 小石潭记教案.doc
- [新人教版]安徽省枞阳县钱桥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7 岳阳楼记教案.doc
- [新人教版]安徽省枞阳县钱桥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3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doc
- [新人教版]安徽省枞阳县钱桥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4 列夫 托尔斯泰教案.doc
- [新人教版]安徽省枞阳县钱桥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7 雷电颂教案.doc
- [新人教版]安徽省枞阳县钱桥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6 雪教案.doc
- [新人教版]安徽省枞阳县钱桥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8 短文两篇教案.doc
- [新人教版]江苏省南京市第十八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学案.doc
- [新人教版]江苏省南京市第十八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学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