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遗演出周看恭王府文化空间建设.docVIP

从非遗演出周看恭王府文化空间建设.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非遗演出周看恭王府文化空间建设

从非遗演出周看恭王府文化空间建设   晚间的恭王府深幽清静,光影间依然可见殿堂上飞檐翘脊,宅院内高墙深苍,厚重的青砖府墙诉说着这里曾经显赫的地位和辉煌的往事。恭王府最早建于乾隆四十一年,至今已有230余年的历史,咸丰元年(1851)咸丰帝将整座王府赐给恭亲王奕诉入住,至此得名恭王府并沿用至今。自2008年至今,每年六月的晚间,在恭王府内的清代大戏楼,都会举办为期一周的昆曲演出活动,在这一周时间内,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完美结合,使整个恭王府都弥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 恭王府内的清代大戏楼亦称“怡神所”,是北京最早演出昆曲的地方之一,还是目前为数不多全封闭并投入使用的清代戏楼。大戏楼建于同治年问,最多可容纳200人。整个建筑为纯木结构,利用木质榫卯技术搭建,历经一百余年至今仍保存完好,高大宏伟,气势不凡。由于结构的合理,戏楼具备良好的音响效果,演出时楼内不装扩音设备,完全凭借演员的本色发音,音色纯正自然,是传统曲艺表演的最佳场所。 2012年6月9日是中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也是恭王府举办第五届“非遗演出周”活动的开始之日。过去四年来,京剧系列、古琴系列、昆曲系列等传统艺术演出在恭王府大戏楼不断上演。梅兰芳剧团、江苏省昆剧团、北方昆曲剧院、湖南省昆剧团等专业院团也在这里轮番登台。恭王府的“非遗演出周”,始终紧扣“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的主题。在2012年第五届“非遗演出周”活动上,恭王府依然选择与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共同主办,这也是两家单位的第二次合作。恭王府希望借助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在专业领域的学术权威和影响力,使“演出周”活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始终保护保持严谨的作风,力求这些古老的艺术能够原汁原味,恪守传统。 2012年的恭王府“非遗演出周”与以往略有不同,在以往展演的基础上,本次演出周更加重视戏曲的传承。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古老曲种的存留和发展都需要依靠多种载体和渠道,所以今年演出周开场之初便特意选择了北京昆曲研习社登台,虽然北京昆曲研习社并不是一家专业的昆曲表演院团,但是他们自成立至今,作为北京昆曲爱好者研究和传习昆曲艺术的业余文化团体,为北京各高校培养了众多昆曲爱好者,一直是北京地区昆曲传承的重要力量。这个已存在半个多世纪的新中国第一家昆曲研习机构经过不懈努力,在研习、挖掘、整理和普及等工作上,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为昆曲传承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次在恭王府的登台,让很多关注传统文化的人看到,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专业院团以外,还拥有历史如此悠久并底蕴深厚的业余团体。同时,恭王府在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方面一直保持积极的态度,恭王府倡导“让民众享受高级文化”的观念,这不仅是为了传统艺术经典的传承,也是一个公共文化机构的文化担当。 恭王府这次“非遗演出周”的另一个不同点是,注重引进平时难得欣赏到的曲种和舞台上不常见到的曲目。在过去几年,以“北昆”为代表的北曲和以“苏昆”为代表的南曲都多次在恭王府大戏楼登台亮相,其南北特点的差异也令众多爱好者津津乐道。而今年,主办方特别邀请湖南省昆剧团来京,为观众带来了具有湖南独特“湘辣”特色的表演风格。由于历史上湖南距离北京路远难行,所以自古便有“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的俗谚,也因此“湘昆”剧团很少进京演出。“湘昆”是本次演出周重点推出的剧团,田汉曾以“山窝里飞出金凤凰”之句来盛赞“湘昆”的成就。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田青也介绍说,“跟与其同源的苏昆、北昆比较,湘昆的吐字行腔,以郴州官话为基础,与中州韵相结合,声腔不如苏昆细腻柔丽,也不及北昆豪放壮阔,但声调高亢,吐字有力,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俗伶俗谱。”本次“湘昆”上演的《虎囊弹“湘昆”演出的同行、票友及观众都认为,“湘昆”的表演风格,既保持了昆曲优美细腻的传统,又体现了豪放粗犷的地方特色,尤其武生武戏特别突出,令人印象深刻。 自2008年在恭王府大戏楼上演了江苏省昆剧院的《浮生六记》以来,恭王府的“非遗演出周”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年。在这五年问,恭王府大戏楼迎来了众多专业院团的到访,上演曲目十分丰富,既有当下备受关注的昆曲,如《牡丹亭》、《怜香伴》,也有难得一见的南宋戏文,如《张协状元》。在2009年,恭王府因考虑到大戏楼舞台面积和内部容量有限,专门与北方昆曲剧院就演出的曲目和表现手法作了精心策划,对全本《白蛇传》作了删减,删减后的《白蛇传》保留了剧情的完整性,其中断桥、水漫金山等著名唱段和武戏被作为重点加以渲染。这次根据恭王府自身特点对戏目进行的改动,不但没有与舞台的艺术性、原创性,艺术本身的历史与传承相冲突,反而令整场戏节奏紧凑,文戏、武戏搭配得当。此后两年,在传统戏曲编剧人才严重缺乏的情况下,陈平先生《孤山梦》和《画梦诗魂》的成功上演,既是恭王府多年来对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果实,也是编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