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学习目的及要求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主要流派的理论观点; 初步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主要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小学之前的心理发生发张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学前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 (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提供科学依据; 2、有助于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二)实践意义: 1、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支持; 2、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 3、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儿童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 4、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儿童心理健康提供帮助。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产生 (二)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1.心理地形说 2.人格结构说 3.本能说(动机理论) 4.人格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说 (1) 口唇期 (2) 肛门期 (3) 崇拜性器官期 (4) 潜伏期 (5) 生殖期 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一)艾里克森简介 (二)艾里克森人格发展渐成说的主要观点 (1)艾里克森认为,儿童行为既是心理的,又是认识的,注重自我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社会机制。 (2)艾里克森认为,发展是一个进化过程,一个人无论何时都兼为一个机体、一个自我、一个社会成员。 (3)艾里克森认为,人的本性最初既不好,也不坏,但有向任何一方面发展的可能性。 (4)艾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把人格发展分为以下八阶段。 第一阶段,信任感对怀疑感(0~2岁) 第二阶段,自主感对羞怯或疑虑(2~4岁) 第三阶段,主动感对内疚(4~7岁) 第四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7~12岁) 第五阶段,同一感对同一混乱感(12~18岁) 第六阶段,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 第七阶段,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 第八阶段,完善感对失望感(老年期) (三)简评 首先,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说,不再过分强调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和泛性论,而是强调自我在人格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强调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社会机制,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重视自我教育的作用,重视家庭、社会对儿童教育的作用。这些观点无疑是对精神分析学派的一大进步,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其次,艾里克森在提出每一阶段任务的同时,把解决任务看做是两极分化的斗争过程,通过斗争解决矛盾,依次向下一阶段发展,具有一定的辩证观点。 再次,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人格是不断发展的,发展中有阶段性,每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解决都为下一阶段任务的解决奠定了基础,而每一阶段的发展又都受躯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影响,这种对人格发展的“在发展中看问题、在矛盾中求发展”的观点是可取的。 最后,艾里克森是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理论,但没有摆脱弗洛伊德本能论的束缚,他过分强调情感的力量,忽视人的理智作用。 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三、华生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一)华生行为主义学派产生的背景 1.社会发展的需要 2.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 3.动物心理学对华生的影响 4.桑代克对华生的影响 5.巴甫洛夫对华生的影响 6.机能主义对华生的影响 (二)华生的心理发展观 1.机械主义的发展观 (1) 否认遗传的作用。 第一,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反应。 第二,生理构造上的遗传作用并不能导致机能上的遗传作用。 第三,华生的心理学以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的目的,而遗传是不能控制的,所以遗传的作用越小,控制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2) 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2.对儿童情绪的研究 3.关于儿童行为的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2) 实验法 (1)自然实验。 (2)条件反射的实验。 三、华生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三)简评 (1)华生否认意识,排斥心理现象,使心理学生物化、动物学化、机械化。 (2)华生极端轻视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的支配作用。 (3)华生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4)华生以行为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使心理学消除它的传统特点,即主观性,从而取得与其他自然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 (5)华生坚决主张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方面,彻底废除内省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