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诗从这里借鉴——读黄庭坚《题子瞻枯木》初稿和定稿.pdfVIP

作诗从这里借鉴——读黄庭坚《题子瞻枯木》初稿和定稿.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 诗 从 这 里 借 鉴 — — 读黄庭坚 《题子瞻枯木》初稿和定稿 孔凡礼 鲁迅先生曾谆谆告诉过有志从事文艺写作的人们特别是青年人, 可以从大家的初稿和定稿中得到启示 ,经过琢磨 、消化 ,逐步认识到这 样写而不该那样写。事实证明,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有效方法。 宋黄庭坚 《题子瞻枯木》的定稿和初稿给我们提供了范例。 现在把这首诗 的定稿抄在下面 : 折冲儒墨阵堂堂,书入颜杨鸿雁行。 胸中元 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j;占三年(1088)。其时太皇太后高氏当政 ,老百 姓生活安定 ,汴京人才云集 ,文学艺术出现 了北宋时期少有的繁荣局 面。这就是此诗的大背景。 (AnoreRodrigues)、索德超 (Joseph—Bernardd’Almeide)、毕学源(Pires Pereiru)。而当毕学源在1838年去世时。距鸦片战争的爆发仅有两年 ,中 国在 自然科学方面的落后 ,已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康熙与路易十四施政上的差异.使得清王朝与波旁王朝的走 向截然不同。仍 旧滞留在封建体制之内的清朝统治者,不会对去海外 进行科考有客观需求 ,最终造成是法 国人来华科考 ,而不是中国人去 法国搞观测。 43 首句是说苏轼的思想。春秋 、战国时期的诸家学派中,以孔子为代 表的儒家学派和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学派影响最大。至汉 ,以老 、庄为 代表的道家代替了墨家,而与儒家并列。东汉佛教传人,迅速融人华夏 文化。这里以儒、墨概括儒、释、道三家。好比作战,你的战车(冲)前进 了一步 ,我一定要让你后退 (折)两步。三家思想,相互排斥而又相互融 合。折“冲”一词极为准确,苏轼周旋、出入于三家之间,而以儒为归。阵 堂堂 ,显示 出一种气势、一种气概,三家思想兼容并蓄。阵堂堂,还表示 许多人围绕在苏轼周围,形成了一个 阵营。苏轼这方面的影响,当时无 人能及。这种情况 ,只有在上述大背景下才能出现。这是实写 。 次句说苏轼的书法。鸿雁 ,大雁 。苏轼的书法 由唐代的颜真卿、杨 凝式人手而与颜、杨并飞。这同样是当时无人能及的。苏轼与作者、米 芾、蔡襄合称北宋书法四大家,而苏为首。这同样是实写。 后二句写苏轼所画 “枯木”。第三句虚写,哪里画丘 (山丘),哪里画 壑 (山谷),布局结构 ,正如文 同画竹 ,胸中有数。这是一层意思。还有一 层意思。 “丘壑”出 《晋书 ·谢鲲传》。谢鲲说他胸中有丘壑 ,说的是深谋 远虑。这就是说 .苏轼胸 中的布局,意义十分深远。这就和第一句联系 了起来 苏轼兼收并蓄的学术胸襟 ,必然在艺术的开拓上发挥作用。 第四句写实,写苏轼 “枯木”。苏轼笔下的 “枯木”,其神情、其姿态, 却是 “老木”。“枯”易 “老”,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 ,“老木”,总有一天会 有新枝 出现 。你看它那蟠结到大地深处的根柢 ,那饱经风霜傲然屹立 的躯干.同样显示 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在另一首赞扬苏轼所画枯 木的诗 中谈到了 “笔力”(《题子瞻寺壁小山枯木二首 ·其二》)。此诗表 现的 “笔力”尤为突出。此诗第二句写苏轼书法的 “笔力”,书画同源 ,相 得益彰 .写书法是为了表现画。 苏轼所画枯木 ,寄寓着他长时间以来历经艰难 困苦而积累起来的 抑郁不平之气。作者不是就枯木而写枯木 ,他从苏轼思想的高度、书法 的广度着墨,显示出枯木的不寻常。其立意和意境 ,超出了同类题枯木 诗。此诗所表现的苏轼 ,远远超出他所题枯木本身 ,而是苏轼整个人 。 作者的诗具有大家的风范。 宋任渊作注 的 《山谷诗集注》中的注文 ,引有作者此诗的初稿 ,今 — — … — — … 曼 豢薹翼耋 录于下: 文章 日月与争光。书入颜杨鸿雁行。 笔端放浪有江海,临深枯木饱风霜。 现在我们把初稿和定稿做些比较。 初稿首句盛赞苏轼的文章(文、诗 、词、赋)。在作者那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