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气息在不同情感声乐作品中的运用.docVIP

论气息在不同情感声乐作品中的运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气息在不同情感声乐作品中的运用   作者简介:赵珊珊(1989.2.4),女,河南郑州人,陕西师范大学,学生,在读硕士(2010级艺术硕士)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演唱。   摘 要:本文从声乐作品中不同情感的表现方面对气息运用进行阐述,揭示了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气息是歌唱的灵魂,歌唱也离不开气息,气息是歌唱中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发声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及歌曲感情的表达,都与气息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气息;情感;声乐作用;运用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1   歌唱艺术是气息的艺术,掌握了气息就掌握了歌唱的方法,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和源泉。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好比手风琴的演奏,手风琴没有风箱的开合,簧片就不会因空气的冲击而发生振动,发出声音。手风琴风箱的开合,就是乐器发声的动力。同样的道理,歌唱时,声带如不受肺中呼出空气的冲击,就不能因振动而发声。“气动则发声”的说法是科学的。   生活中的呼吸是无意识的运动,而歌唱的呼吸必须根据歌唱发声和艺术表现的要求进行。在发声上,呼吸是随着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而变化。在音乐上,呼吸应按照音的长短和乐句进行调节;在表现上,呼吸必须服从情绪的变化。每个歌唱者都应掌握好呼吸的规律。   气息在不同类型声乐作品中的运用:   1.情绪激愤型声乐作品演唱时的气息运用   歌曲《铁蹄下的歌女》是故事片《风云儿女》中的插曲,由聂耳作曲,许幸之作词,创作于1935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渐加深,全国掀起抗日救亡高潮,以黄自为代表的爱国作曲家,写出了一些呼吁团结抗敌,奋起救亡的歌曲。在他们的艺术歌曲中,也增添了不少寄寓爱国情怀的好作品。但这些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迫切希望通过音乐来表达抗日救亡心声的要求。以聂耳、冼星海为代表的革命音乐家,通过开展左翼音乐运动,创作了许多反映阶级压迫和民族危机下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和思想感情,具有群众性、战斗性的歌曲,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对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歌曲《铁蹄下的歌女》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第一段前两句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表现了歌女不甘心如此的痛苦生活的心情。这两句都是弱起乐句,重音应放在“la(到)”和“so(到)”这两个音上,这两个音也是这两个乐句的最高音,演唱时要唱得饱满有力。后两句节奏紧凑的朗诵性旋律,唱出了歌女们心中的不平和对黑暗社会的质问。在这两句中作者用了“mf”中强的力度记号,在演唱时要用腹部有弹性的气息支持这种声音的力度。接下来是一个由高到低的五声音阶的间奏,引入到第二段。   第二段转入字字血泪的叙述,音调中充满了辛酸与凄楚。这一段的音乐处理刚好和第一段相反,节奏紧凑的朗诵性旋律挪前,气息悠长抒情性旋律移后,第一句作者用了“P”弱记号,在演唱这一句时要把歌女们内心深处充满辛酸与凄楚的感情表达出来,他们是迫于当时社会的黑暗统治,无法生存,才只有被迫逼到这一步,到处去卖唱,到处去献舞,在这个黑暗的社会里,她们“尝尽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远的飘流。”   这一句用了渐强与渐弱的强弱变化,演唱时要用气息控制,使声音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这样一个变化,表现出这些歌女们过的是“到处哀歌”、“永远飘流”的痛苦生活。   第三段综合了前两段的音调和节奏的因素,前两句仍是不平的呐喊,随后达到最激动人心的高潮,旋律跨度十一度,最低音小字一组so、la要唱出可怜的音调,最高音小字二组la、so要唱得有力量,唱出歌女的愤懑之情。最后是一个渐弱结尾,表现出“被鞭挞得遍体鳞伤”的歌女,已经使尽了全身的力量在痛苦挣扎。歌中几乎都采用了弱拍开始,并以渐弱和下行的音乐结尾,强化了悲哀的情绪,有助音乐形象的把握。   这首作品虽然不长,但它很精炼,结构完整。它的语音、声调、语气和情绪的变化,同音调、节奏的结合非常贴切,音乐的处理与塑造的形象十分吻合,装饰音的运用富于女性的特点,乐句从弱拍上起的手法,突出了某些歌词,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弱者不平的呐喊。整个作品虽然不是“剑拔弩张”,但它蕴含着的感奋人心、催人泪下的悲剧力量却是无法估量的。在演唱时要把握歌曲的整个中心情感,用   气息控制声音来表现整个作品,才能有效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整个作品演唱技巧的难度并不大,但要把握好几处表现内在感情的东西。   这里一定是要用气息来控制声音强弱的变化,把歌词和音乐结合起来,要用“心”去歌唱,体现出音乐所包含的内在的东西,才能达到的理想的效果。这首歌曲,歌词是自由体新诗,歌曲音乐形式与新诗形式有密切的联系,其音乐思维不是从某种先有曲调或者某种风格曲调的变化、扩展,而是依据歌词内容的需要,设计与之相应的音乐及结构,以民族五声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