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隆升与黄河形成演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藏高原隆升与黄河形成演化

青藏高原隆升与黄河形成演化 第23卷第1期 2o07年1月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GeographyandGeo——InformationScience Vo1.23No.1 January2007 青藏高原隆升与黄河形成演化 刘志杰,孙永军2,3 (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2.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北京100871; 3.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 摘要:第三纪青藏高原经两期隆升和两度夷平,第三纪末开始快速隆升,经青藏运动(A幕3.6~3.4MaB.P.,B幕 2.6~2.5MaB.P.,C幕1_8~1.4MaB.P.),昆黄运动(1.2~0.6MaB.P.)和共和运动(0.15~0MaB.P.)3阶段. 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黄河断续下切形成一系列阶地,各段最老的阶地对比表明:青藏运动C幕黄河中游(积石峡至 三门峡)诞生并随之与下游贯通,1.6MaB.P.黄河中游贯通,1.4MaB.P.切穿三门峡东流入海;1.2MaB.P.开始了 上游溯源加长历史,0.15MaB.P.到达共和盆地;末次冰期间冰段(45~25kaB.P.)到达多石峡,冰消期后(11~10 kaB.P.)多石峡贯通抵达河源,从此现代黄河出现. 关键词:青藏运动;昆黄运动;共和运动;黄河;阶地 中图分类号:P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504(2007)01~0079—04 黄河的形成时代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问题,至 今尚无定论.由于研究地段不同,研究角度各异,学 者们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概括起来有上新世前, 上新世,早更新世,早更新世末或中更新世初,中更 新世末,晚更新世后期,全新世【卜3l.黄河发源于青 藏高原,穿越三大地貌阶梯,千回百转东归人海;青 藏高原隆升与黄河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一方面高 原隆升到一定阶段后逐步促使了黄河的形成,另一 方面黄河演化过程中以阶地的形式记录了高原隆升 的过程.本文在总结分析相关资料基础上,以位于 地貌阶梯交界带上的积石峡和三门峡为黄河上,中, 下游的分界,结合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从全程贯通 角度探讨黄河的形成演化历史. 1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 1.1第三纪青藏高原的两期隆升和两度夷平 隆起一夷平假说认为第三纪青藏高原经历了两 期隆起和夷平.第一期隆起与夷平发生在老第三 纪,隆起期以冈底斯山隆起为标志,此为喜马拉雅运 动第一期(称冈底斯运动),发生在45~35MaB.P.; 夷平期为35--22MaB.P.,形成的夷平面称山顶面, 山顶面形成后高原面海拔低于1000m.第二期隆 起与夷平发生在新第三纪,其中隆起期以喜马拉雅 山首次崛起为标志,此为喜马拉雅运动第二期(李吉, 均【,施雅风【5]称之为真正的喜马拉雅运动),发生 在25~17MaB.P.;夷平期结束以3.4MaB.P.甘肃 南部夷平面发育终止为标志,形成的夷平面称主夷 平面,相关沉积分析得出主夷平面的结束年代为3.6 MaB.P.,石灰岩地区溶洞中的结晶方解石裂变径迹 测年为19--7MaB.P.,指示了主夷平面发育时代; 据估计第二期隆起高原地面平均高度2000m左 右,主夷平面终止时地面高度低于1000m【5-12l. 1.2青藏高原第三期隆升(喜马拉雅运动第三期) 1.2.1青藏运动(3.6~1.4MaB.P.)大约3.6 MaB.P.开始,主夷平面大幅抬升,高原周边逆冲断 层活动强烈,山麓扇砾岩大量堆积.如喜马拉雅山 南麓有巨砾岩覆盖在细粒沉积的西瓦利克群之 上;高原北部有西域砾岩,玉门砾岩,厚度达 1000--2000ITI或更厚;川西横断山区发现强大构 造运动造成晚第三纪夷平面解体的横断事件(3.4 MaB.P.).高原内外形成一系列拉张断陷盆地,如 克什米尔盆地,滇池盆地,昔格达组所在的各个盆 地,以至在华北的三门,泥河湾等分布较远的盆地; 甚至影响到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沉积,那里在3.0 MaB.P.沉积速率突然增加.青藏运动可分为三幕: A幕(3.6~3.4MaB.P.),以扇形地为主的磨拉石沉 积为标志.B幕(2.6~2.5MaB.P.),高原平均抬升 到2000m;黄土开始堆积,显示亚洲季风稳定出现; 临夏盆地积石砾岩变形,形成东山古湖;山麓剥蚀面 发育,如兰州地区烟洞山山麓剥蚀面(上覆碎屑层 FT测年1.79MaB.P.);喜山南麓波特瓦尔(Pot. war)高原形成于1.9MaB.P.,其上堆积称之为Lei 收稿日期:2006-07—22;修订日期:2006—12—12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项目黄河流域基础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1212010510512) 作者简介:刘志杰(1966一),男,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第四纪生态环境.E—mail: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