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发展对策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发展对策探究

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发展对策探究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研究探讨这一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对浙江省123家中小企业的问卷发放与访谈调查,深入探究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以及解决措施,并从理论视角分析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主要障碍。最后,本文就市场信息不对称和政府支持力度不足两大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 金融认证 担保 信用增级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缺乏中长期流动资金以及产业转型难的困境。融资难,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致命威胁与瓶颈。从当前各地统计调查部门提供的企业景气调查报告看,小型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资金匮乏比例达到近80%,其中20%为严重缺乏者。此前各级政府陆续投放的大量资金对改善国企资金状况确有成效,但许多中小企业仍为“融资难”叫苦不迭:信贷资金没能到达最需要救助的企业,中小企业“贫血”症状依旧未改。 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中小企业所需资金难以通过商业银行贷款获得;二是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进行融资的门槛较高。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中小企业已经遍布各行各业,成为繁荣经济、调整结构、推动创新、扩大就业的重要力量。在浙江金融综合改革中,多项内容涉及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现出金融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明确思路。因此,通过相关研究,提出解决对策,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以实现资金的供需平衡,促进企业、产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国内外学者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贷款融资、租赁融资等渠道的创新等方面。本文以此为基础,通过对杭州、温州、宁波、绍兴等地具有代表性的123家中小型企业实地走访调查,结合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背景,调查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渠道以及债券融资的意愿,同时结合相关的文献,分析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主要障碍,以探究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发展对策。 调研情况简介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企业所处行业类型广泛,包括制造业48家、建筑业12家、批发零售业12家、房地产业8家、住宿餐饮业4家、交通邮政类3家以及其他类型36家。其中,52%的企业资产在2000万元以下,9.8%的企业资产规模在2000万到4000万元之间,29.3%的企业资产在4000万到8000万元之间,超过8000万元的企业占8.9%。 企业目前补充资金的主要渠道有银行贷款、信用社贷款、担保机构贷款、内部职工集资、民间借款、亲朋借款、融资租赁等,其中以银行贷款和融资租赁为多。尽管大部分企业对现有融资渠道持基本满意的态度,但在现有融资渠道下,近56%的企业资金缺口超过200万元,10%的企业存在1000万元以上的资金缺口。较大的资金缺口对公司的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解决融资难问题迫在眉睫。 针对产生融资难主要原因的调研结果显示,42家企业认为是因为银行贷款受期限与额度限制,32家企业认为是因为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18家企业认为是因为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其余企业则认为是因为股权再融资条件越来越高等其他因素导致的。进一步分析,上述认为银行贷款受期限与额度限制为主要原因的42家企业调研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难的产生原因看法不一,各20%左右的企业认为“贷款手续复杂、审批时间长、难以满足自身生产经营需求”、“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的要求过于苛刻”和“银行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其次,各12% 的企业认为“担保条件过于苛刻、企业的确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银行对企业信用等级要求太高”。 因此,中小企业应在解决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之外,寻求其他融资方式。 (二)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现状 调查发现,在123家调查企业中,大部分企业未发行债券,其中已发债券的企业约占4%,且其中60%认为已发债券不能满足其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这其中认为“一次性发行规模太大会增大发行风险”、“国家严格的额度审批控制所致”是主要原因的各占66%和34%。 此外,22.76%的企业表示愿意通过发行债券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理由为“现有的融资渠道不能满足融资需求”、“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对企业发展有信心”、“不愿意股权被进一步稀释”和“企业债券的期限结构与规模更符合融资需求”等,各占32.08%、28.30%、22.64%、11.32%和5.66%。与此同时,其余77.24%的企业不愿意发债的主要原因是“要还本付息,经营压力大”、“会提高企业的负债比率,增加企业风险”、“对企业没有把握”和“其他”,各占35.92%、34.19%、8.55%和21.34%。 然而,在此次调研中,只有17家企业表示其有在积极关注此类信息并尝试以集合债、集合票据这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