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体视域中时评论据分类探究
主体视域中时评论据分类探究 摘 要:本文按照评论主体获取论据途径的不同,把时评论据分为日常累积型论据和调查研究型论据。日常累积型论据是指评论者通过日常学习、生活的经历所积累的认识或知识;调查研究型论据是指评论者通过调查研究所获得的与论题相关的事实和认识。这种分类方式可以促使评论者重视调查采访的作用,并以研究型思维来查找论据,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时评论据;日常累积型论据;调查研究型论据;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8122(2014)06-0047-03
时评论据的分类,新闻界通常是在本体视域内进行考察,即按照表述事实还是表述客观规律,把论据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1]。这种分类方式几乎“统治”了所有关于论据的研究。这种分类方式界定清晰、科学合理,有助于研究者和受众对论据的辨析。但是,评论者在实践中往往更需要查寻、选择论据而不是辨别论据,因此这种分类方式对于评论者的实务操作帮助有限。
本文笔者认为,时评的论据分类还需要从主体视域出发,即从评论者获取论据的过程和途径着手。本文按照评论主体获取论据途径的不同,把论据分为日常累积型论据和调查研究型论据。日常累积型论据是指评论者通过日常学习、生活的经历所积累的认识或知识;调查研究型论据是指评论者通过调查研究所获得的与论题相关的事实和认识。这种分类方式可以促使评论者重视调查采访的作用,并以研究型思维来查找论据,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日常累积型论据
日常累积型论据包括评论者个人生活经历、评论者通过长期的阅读学习所获得的理论修养和知识储备、评论者关注新闻时事所获得的较新的新闻事实、评论者通过广泛的人脉资源所获得的重要资料等。
生活积累和个人经历是人们直接获得的阅历和体验。人们碰到的具体事件、所处的情境、与只是听到的或看到的相比,更加真实、更富有意义,感受也最深刻。它往往是典型的、独特的、生动的、专业的、或有戏剧性效果的,容易吸引人和打动人,通常也是真实的(除非评论者有意造假),因此是极为珍贵的论据,对评论者至关重要。如现《纽约时报》专栏评论家克里斯托弗,生活阅历非常丰富:哈佛毕业后在牛津大学学习法律,获奖学金并以一流成绩毕业。随后,他在开罗学过阿拉伯语,在台北学过汉语。在学生时代,他就成为背包客,游历过非洲和亚洲,以写文章来贴补旅行开支。他曾在四个大洲居住过,报道过六个大洲的新闻;旅行超过150个国家;到过美国的50个州、中国的每一个省、日本的所有重要岛屿。在旅行过程中,他遇到过疟疾、暴乱,在非洲遇到过空难。这样丰富的阅历,对他的专栏写作大有帮助。另外,他的妻子为华裔,并且本人多次来到中国调研,这使他对中国问题相当熟稔,在写作相关论题时驾轻就熟。
学习和阅读也是人们知识积累的重要方式。许多时评作者都有学者身份或背景,在某些领域中有精深的研究。如著名学者李敖博闻强记,著作等身。他深厚的学术积淀可说是他评论成功的最大因素。在《李敖有话说》中,他讲到一个观点,就能拿出一本书来,找到出处;对历史上的事件案例,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令人叹为观止。
日常累积型论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使用方便,可以灵活运用。日常累积型论据多数已经“内化”进入评论者的知识体系,如同一个随调随取的图书馆。评论者面对时评论题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迅捷地把累积型论据调动出来。这是调查研究型论据所无法替代的。二是日常累积型论据的收集重在日常积累,表现出鲜明的渐进性。三是日常累积型论据依赖评论者的个人兴趣和关注点。评论者因为生活经历的不同,其所掌握的各种事实信息及理论储备会有较大差异。评论者有可能凭借独特资源或特殊经历获得非常有价值的论据,这些论据会增加评论的知识含量,甚至成为评论作品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二、调查研究型论据
传统的评论研究注重评论者知识的积累,强调日积月累之功,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时评自身的发展、多领域的渗透以及多元化的论题,决定了评论者必须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料。这个功夫,不是光凭个人积累和脑筋的记忆力可以完成的,必须利用科学的方法,对论题进行调查研究,更有效率地发现并寻找到与论题相关的论据。
如果把调查研究型论据进一步细分,可以分为一手论据和二手论据。一手论据是那些在新闻事件发生或调查时所产生的资料,主要来自评论者的亲身调查。包括采访资料、现场照片、影像纪录、广播录音、证人证词等。二手论据是与新闻事件或所论现象相关的、他人制作的资料,主要来自评论者的文献研究。包括关于某个新闻事件、人物或社会现象的书籍、论文、网页、文件,由他人记述实际见闻所做的访问或传记等。
通过亲身来到新闻发生地进行采访,从而获得一手论据,这是西方评论者已经习以为常的做法。如美国学者芬克所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学英语教学中情商教育探析.doc
-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doc
-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之我见.doc
-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析.doc
- 中学英语课堂问题和管理策略.doc
-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维度探析.doc
-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一系列问题和相应对策.doc
- 中学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模式探究.doc
- 中学语文应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doc
- 中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