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文批改中教师立场新定位
作文批改中教师立场新定位
【编者按】学生习作是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因此,教师在习作的指导、批改、讲评等环节,都必须从儿童立场出发,客观地认识、看待学生的习作,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与内在动力,提高习作的教学质量。本专辑刊出的几篇文章分别从习作的修改、评语、讲评三个角度阐述“基于儿童立场”的具体想法、做法。希望能给广大读者一些启迪,促进这一课题的研究。
站在儿童立场批改,教师应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习作,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宽容之心欣赏学生的才华,以教师的批改促进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能力的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作文的成功与快乐,从而增强信心,提高习作的水平。
一、做有责任心的“医师”,温情修改
教师要像一个有爱心的医生,为学生的作文把脉问诊;更要尊重学生的劳动与智慧,多就少改,把修改变成传授习作方法、传递师生间真情与尊重的桥梁。
1.尊重劳动,多就少改。从“儿童立场”出发批改作文,首先要准确把握衡量学生习作的尺度。严格按照课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这一要求,尽量尊重学生的劳动,多就少改。改在学生的误解之处、疑惑之处;而绝不应该以是否“生动、逼真”来衡量学生的习作。如果教师随意拔高要求,在学生本子留下太多的修改符号和问责评语,就很容易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一个学生写《奶奶的可喜变化》有这样一个片段:村子的广场传来《最炫民族风》的音乐。我看见奶奶打扮妖艳,闻鸡起舞,发疯似的扭着屁股转着腰。哈哈,才一个月的时间,原来老土愚昧的奶奶居然成了跳舞达人。显然,孩子是想用精彩的词汇表现奶奶,却把奶奶的“可喜”变化写成了“可怕”的变化。笔者作了这样的修改:奶奶打扮入时,闻歌起舞,时不时扭扭屁股转转腰。哈哈,才一个月的时间,原来慈祥保守的奶奶居然成了跳舞达人。十个字的修改,改掉了不足,保留了学生的本意。既尊重学生的劳动,又让学生从中悟得用词准确的重要性。
2.尊重个性,保持原创。作文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认识水平有限,在习作中存在一些认识问题在所难免。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尊重学生个性,辩证看待学生习作中一些认识问题,尽量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个性的表达。有个学生在《一件让我高兴的事》中写道:我学习好,又听话,却感受不到妈妈的爱,妈妈的爱都在弟弟身上,我连弟弟十分之一的爱都得不到。有一次我拿满分卷让妈妈签名,她看都不看就说:“别来烦我,没看见我在带弟弟吗?去,给弟弟倒杯牛奶过来!”我强忍住伤心与愤怒的泪水,倒了一杯牛奶过来,忍不住往牛奶里吐了一口唾沫。奇怪的是,我的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高兴与放松!乍看,这学生的做法不健康、也不道德,但细思一下,却也是儿童幼稚心灵的一个正常表现,教师并没有就此小题大做,而只是在文章最后添了一句:当然,这种事我只会做一次,我坚信,我小时候也是在妈妈的疼爱下长大的!相信这个学生会从教师这一句点评中悟到自己的不对之处。总之,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改作文,学生才学会放言作文,在提高习作水平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二、做有耐心的“放牧师”,守望成长
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静待的功夫,要心存期待,多些耐心与信心,自然能够迎来学生习作姹紫嫣红的美景。要包容学生作文的瑕疵,重在启发学生领悟到怎样写更好。
1.拨动心弦,牵引学生进入角色。一个学生写《我家的小狗》:“我家有一只小狗,长得十分帅气。它最喜欢吃红烧猪蹄。它很敏捷很好斗,能够判断熟人和陌生人,没事的时候经常白天睡大觉。有时它给我舔手,有时我给它洗澡,我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面对这“班上最短”的作文,教师甚是苦恼。但仔细一看,这孩子把写狗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都写到了,只是蜻蜓点水而已。教师决定把“作文的果子”放低一些,就在作文后面工整地写上:“这只是第一段,精彩继续中……欲知小狗帅气容颜,且看下段分解。”对于学生的不足,教师没有批评指责,而是用只言片语拨动心弦,巧妙地牵引学生进入角色,自己去修改,去完善。
2.细心呵护,引导学生反复修改。对于作文的修改,教师要改变一步到位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意识,引导学生认真对待,反复修改。在一次批改中,我看到一个学生写的片段:“那是一个极冷的冬日,我们把手缩在口袋里,读书的声音小得连自己也听不见。为了调动学生的热情,老师一手擎着书本,一手背在后背,挺着胸脯,抑扬顿挫地读着课文。老师叫同学们依次从座位起来,跟在她后面像她一样读书。教室沸腾了,老师像一只正在打鸣的公鸡走在前头,我们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鸡跟在后面。”虽然学生写出了老师的神态和动作,但比喻不恰当,笔者就在“公鸡”“打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