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刺激寻求对网络成瘾、父母教养方式中介作用.doc

刺激寻求对网络成瘾、父母教养方式中介作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刺激寻求对网络成瘾、父母教养方式中介作用

刺激寻求对网络成瘾、父母教养方式中介作用   摘要: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刺激寻求量表及根特教养方式量表,对西安两所中学初高中有过上网行为的966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网络成瘾性别差异显著,男生显著高于女生;(2)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刺激寻求、父母教养方式相关关系显著;(3)刺激寻求在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母亲惩罚不一致、父亲物质奖励、父亲监控和父亲约束因子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网络成瘾;刺激寻求;父母教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0 1 问题提出 网络成瘾作为一种“冲动控制障碍”,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心理学家对网络成瘾的原因提出了ACE模型、阶段模型和认知――行为模型等多种解释,并大量开展了三类研究:1、主要关注互联网的特点;2、主要探讨外因及环境的影响;3、主要从上网者的个人特点方面探讨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 Andrea研究指出,在所有心理因素中,人格是导致药物成瘾的重要病原性因素[2]。而在所有影响青少年药物使用的人格特质中,刺激寻求首当其冲[3]。因此,我们有理由假设刺激寻求对网络成瘾起到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其父母教养方式一些维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3]。近年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家庭结构改变,父母教养方式也随之变化。因此,在新形势下父母教养方式、刺激寻求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是值得我们进行探讨的问题。 本研究认为,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必须通过个体变量才能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拟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刺激寻求和青少年网络成瘾三者间的关系,同时探讨刺激寻求是否在青少年网络成瘾和父母教养方式间起中介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随机选取西安两所中学初高中六个年级有过上网行为的中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实得有效问卷966份(男517,占53.5%;女449,占46.5%),有效率为96.6%。 2.2 研究工具 2.2.1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4] 采用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共26题,为四点自评量表。有两个分量表。再测信度为0.83,各因素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70与0.82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 2.2.2 刺激寻求量表[5] Rick等遵循Zuckerman感觉寻求理论,在Sensation Seeking Scale-Ⅴ基础上,发展成BSSS(Brief sensation seeking scale)。并用其对1263名青少年施测,发现对成瘾的区分和预测能力较好。经翻译后对我国被试进行测定,全量表的α系数为0.74,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2.2.3 根特教养方式量表[6] 采用向小平等修订Leeuwen编制的“根特教养方式量表(Ghent Parental Behavior Scale,GPBS)”,包括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两部分。各41题,采用5点计分。包括8个因子。各项目的因素载荷在0.32~0.88之间,各项目的信度系数在0.09~0.77之间。克伦巴赫系数在0.60~0.89之间。 2.3 数据处理 采用团体施测,匿名,要求按指导语完成整套问卷。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基本状况 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表1),男、女生在网络成瘾量表的戒断症状等四个维度以及总均分上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显著高于女生。 表1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n=966) 男 女 t 耐受性症状 1.74±0.63 1.67±0.57 1.91 戒断症状 1.80±0.66 1.69±0.59 2.87** 强迫上网症状 1.58±0.62 1.47±0.47 3.15** 时间管理问题 1.59±0.62 1.41±0.48 5.13*** 人际健康问题 1.64±0.58 1.45±0.48 5.51*** 网络成瘾总均分 1.67±0.55 1.53±0.44 4.40*** *p   4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成瘾总均分以及戒断症状等四个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并且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吻合。造成男女生网络成瘾倾向显著差异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与传统上男女两性兴趣差异有关,也与人际沟通中的性别差异有关。[8]因此,学校和家庭应对男生的教育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关分析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各个因子与网络成瘾总均分均显著相关。其中父母的积极卷入等与网络成瘾总均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