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北民歌中情感因素和其原因探究
西北民歌中情感因素和其原因探究 摘 要:西北民歌从唱腔到唱词都具有西北豪放、凄凉之美,这种特征是与西北的地理、文化和民俗紧密相连的。西北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辽阔、苍凉和雄浑之美,这些音乐表现体现了西北民歌更深层次的美感即“凄凉美”,它是构成西北民歌美学品味中最重要的元素。
关键词:西北民俗;民歌风格;地理文化
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185-02
西北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辽阔、苍凉和雄浑之美,这些音乐表现体现了西北民歌更深层次的美感即“凄凉美”,它是构成西北民歌美学品味中最重要的元素。忽视了西北民歌中的凄凉美,就不能对西北民俗有更加深刻的领悟,也不能领会西北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民歌与民俗的关系
民歌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是群众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浩如烟海的民歌就如同一部生动的民俗史,浸透了劳动人民的心血,饱含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情趣和思想。正如一些学者所认为的:如果不了解民歌,就不能了解人民群众在漫长的时光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民歌的自然和朴实真实地反映了群众的生活习惯,它与历史同生,并与民族的风俗习惯融合在一起,积淀了一方水土的民俗风情。
民歌通常曲调比较简单,歌词比较通俗,是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但是在短短的几句歌词中,能够反映出特定地区的风土人情甚至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西北民歌的粗犷豁达以及词曲中透露的隐隐哀伤之情正是西北地区底层劳动人民心声的真实写照。西北民歌指的是流行在陕西、山西、甘肃和宁夏等西北地区的民歌,民歌体裁也非常丰富,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这两种最具代表性,代表曲目有《在那遥远的地方》《泪蛋蛋》等。民歌能够反映地区的习俗,西北地区的民歌也不例外,歌词内容大多与婚丧嫁娶有关,其中以情歌数量最多,大多表现情人间的离别伤感和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感慨。西北民歌从不同方面表现了西北人民的苦难心酸,但是主题却是积极向上的,表现了西北人豁达的生活态度和不屈的民族精神。民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当人们感到烦恼、忧愁或者幸福快乐的时候,常常会借助民歌来抒发心中的情绪,让心灵回归平静。在广阔的西北地区,人们无论是劳动还是休息,无论是休息还是恋爱,结婚或者葬礼,都有歌声陪伴他们,可以说,研究歌声是研究西北民俗最为直接的途径。
民歌与民俗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它们都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大多数的民俗都伴有相应的民歌,反过来说,大多数的民歌又反映一定的民俗现象。没有民歌,很多民俗活动就失去了原本的光彩,离开了民俗,民歌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民歌与民俗一起,构成了一幅幅千姿百态的多民族画卷,它们相互影响和依托,将西北人的生活装点得丰富多彩。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民俗都只能在历史书籍中寻找,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再亲身体会,而民歌却经过人们口口相传保留下来,成为研究民俗最珍贵的活资料。西北的民歌承载着千千万万西北人的心声和期盼,浸透了劳动人民的汗水与智慧,将人类心灵深处的情绪尽情宣泄出来,能够让我们体会到西北人豪放的性格,走进一个地区劳动人民的灵魂深处。
二、西北民歌凄凉美的表现形式
西北民歌在形式上和美感上具有辽阔、慷慨和雄浑的特点。慷慨之中饱含对生活和自然的不断斗争,永不屈服的情感,苍凉悠远。西北地区多为一望无际的黄土地,气候干燥寒冷,在这里生活必须要与残酷的自然环境做斗争,因此民歌也大多音调高亢,充满斗争精神,质朴中带着坚毅和深沉。西北民歌中的高亢明朗主要是由于其旋律中主音的下方四度音与上方四度音的突出支持,形成了鲜明的四度跳进音程,从而产生了高亢明朗的风格特点。其民歌风格中的凄凉美与特定的民俗、地理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凄凉美的审美风格特点是由黄土高原的文化孕育而成的,笔者研究了西北地区常见的民歌数十首总结出了西北民歌凄凉美的表现形式。
首先从音调上来说,西北民歌大多声调跨越的极大,音调具有夸张性和丰富性,这种音调特点决定了西北民歌苍凉、悲壮的凄凉美。例如在民歌《走西口》中,主要描绘小妹妹在送亲爱的情郎走西口时的不舍与担忧,句句倾吐着思念,旋律主要分为四句,每一句都是下行的音调。运用了传统民歌中不常用的旋律来表现内心情绪的复杂,“fa”这个音节有点类似于哭泣的声音,被大量运用到《走西口》这首民歌中。妹妹内心的悲凉经过旋律多次的回旋终于在最低音时结束,情感极为沉重。《黄河船夫曲》则运用四度五度的上行旋法、升高与下滑的音高来表现力量、坚韧,又带有明显的悲怆深刻的凄凉感。
其次从唱法音色上来说,由于西北民歌比较高亢,一般人很难用真声音唱上去,通常都要用假声来唱,假声唱出的音色本身就比较悲伤,带有哭泣的声调,加上音调和情感的夸张更为这种苍凉平添了凄楚。例如《放羊调》中最后两小节仿佛是哭声,《地主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