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北甘草药理作用探究进展
西北甘草药理作用探究进展
【摘要】目的:甘草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止咳、清热解毒等药理作用。本文通过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认为甘草在现代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应用价值,现将甘草的药理作用做进一步综述
【关键词】甘草;肿瘤;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456-02
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开发源远流长,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一直到清朝末年,我国的医药卫生体系一直是由中医药所支撑,其中中草药资源是基础。尽管西药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而随着技术发展,人们思想的转变,我国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实践证明,中草药资源在疾病治疗中仍然其强大的生机与顽强的生命力。甘草是我国中医药常用的中草药品种之一,它除了医药领域外,还广泛地应用于烟草、食品、酿造以及化妆品工业等领域[1]。甘草为豆科植物,种类为乌拉尔甘草( Glyc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 G.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 glabra L.)。中药利用它的根茎。它是多年生草本,根茎圆柱状,多横走;主根甚长,粗大,外皮为红棕色至暗褐色。主要化学成分为三萜类化合物(甘草甜素,系甘草酸的钾、钙盐、甘草次酸等);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甘草苷元、新异甘草苷等) 及甘草多糖类化合物等三大类成分。药理研究表明,甘草具有抗心律失常、抑制胃酸分泌、抗溃疡、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促进胰液分泌、镇咳、祛痰、平喘作用;还能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解毒、利尿、降脂、保肝、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调和药性等作用;尚有类似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1.盐皮质激素;2.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样作用)。近年来,还用于防治病毒性肝炎、抗癌症、抗肿瘤以及预防艾滋病等[2]。我省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大量种植甘草,为研究甘草的功效、保障药用供应量以及它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提供有利条件。因此现将甘草的药理作用作进一步的介绍:
1 解毒作用
甘草用于药物、食物中毒及热毒症。例如乌头类药物的中毒、食物中毒,单用甘草汤剂或相应的解毒配伍来治疗效果极佳。对于体内药物代谢中毒,甘草也有一定的解毒能力,其中起解毒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甘草甜素。在注射剂中,甘草的解毒作用主要表现为甘草酸,它在肝脏中分解为甘草次酸与葡萄糖醛酸,与含羟基或羧基的毒性化合物质结合而呈解毒作用;而在四氧化碳诱导大鼠肝细胞的毒性实验中,发现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均有减少CCl4 诱导的细胞毒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甘草锌制剂对胃肠道刺激明显小于其它锌制剂,其原因是人体对它是有选择性的吸收与释放,以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3]。
2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甘草主要成分甘草甜素、黄酮苷、甘草酸等成分。研究表明,甘草甜素对组胺及幽门结扎形成的大鼠实验性溃疡无抑制作用,但除去甘草甜素的甘草浸膏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有疗效外。黄酮苷类对大鼠实验性溃疡亦有明显的保护作用[4,5],但是由于酸碱、胃肠等PH值的影响,主要成分抑制的药理作用各异,现分别从盐皮质激素与糖皮质激素了解甘草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
2.1 盐皮质激素样作用
甘草粉、甘草浸膏、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均具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能使健康人及多种动物的尿量和钠排出减少,钾排出增加。长期应用可会出现水肿及高血压等症状。
2.2 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小剂量甘草甜素或甘草次酸能使大鼠胸腺萎缩及肾上腺重量增加,尿内游离型17O羟皮质类固醇增加,血中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大剂量时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不明显,只呈现盐皮质激素样作用[1]。
3 抗肿瘤的作用
吴晓慧等采用不同浓度甘草酸苷(SNMC) 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 、BEL-7402 细胞后,细胞增殖率测定结果显示肿瘤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相同浓度的SNMC 作用于两株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发现对BEL-7402细胞影响不大,而SMMC-7721细胞随SNMC浓度的增加,凋亡率增加并出现明显的凋亡峰,细胞周期被阻滞在S期,抑制细胞的增殖(P0.05)。SNMC 有抗肝癌作用[2]。另外学者在体内外抗肿瘤药理模型的研究中,甘草酸( Glycyrrhizic Acid , GA )对不同肿瘤细胞株均显示较强的细胞毒作用,通过致细胞变异及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发挥细胞毒作用。利用细胞胞质溶胶混悬培养液以及完整的结肠细胞培养物两种模型体系研究后发现, GA通过抑制人体结肠肿瘤细胞中N2乙酰基转移酶活性和DNA22氨基芴的内敛可产生抗该肿瘤株增值的药理作用,显著降低乙酰转移酶类在人体结肠肿瘤细胞清除系统的Km和Vmax的有效值[6]
4 抗病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