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衢州方言中腭化规律残留现象和成因
论衢州方言中腭化规律残留现象和成因 摘 要:本文通过对衢州方言中的k组字和k组字语音分析,通过语图来分析衢州方言中腭化规律的残留现象,并结合语言规律来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从而揭示衢州方言部分语音方面特点,为衢州方言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衢州方言;腭化;语音演变;规律性;吴语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金华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南平,西连江西上饶、景德镇,北邻安徽黄山,东与省内金华、丽水、杭州三市相交,闽浙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衢州方言属吴语处衢片(另一说为柯城区、衢江区、龙游县属吴语金衢片,开化县、常山县、江山市属于吴语上丽片)。其中各地又细分柯城分市区和城郊;衢县分大南乡、小南乡、西乡、北乡等;龙游也分县城、南乡和北乡等。衢州地理复杂、历史事件众多因此而方言众多,多受北部吴语、皖南徽语、江西赣语、闽北方言的建州语等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如今的复杂多样。
腭化属于同化,它也有自己的特点,这是齿龈音受后面硬腭的影响,取其中位,产生了腭龈音。腭化在世界语言中相当普遍,在某些语言中称之为软化。正因为齿龈音本身不够稳定,受到硬腭音的影响而变化成腭龈音,所以称之为腭化。
现代北京话[、h、]来源于中古汉语精清从心邪见溪群晓匣十母的三四等字。北京话中读舍面音[、h、]的许多字,如“奇、基、气、寄、饥”在中古汉语中是见系声母(“见、溪、群、疑、晓、匣”六母)。在前高元音[i、y]前面,这些字在北方方言、湘方言和赣方言中都读[、、]声母,而在客、粤、闽方言中,仍然保留舌根音[k]、[k]、[x]的读法。例如:
这是从北到南,由于腭化规律起作用后所产生的音变现象,而衢州方言,处于这由南而北这中间的过渡地带,因而音变就兼有南北的特点,这表现为一部分的音受腭化规律的影响而舌面化,而还有一部分音仍保持原来的读法。
在衢州方言中,[k],[k]没有完全舌面化,存有保留现象,如普通话中的“今”[in55],在衢州方言中读“今”[kan55];普通话中的“解”[i214],衢州方言中读普通话中的“解”[ka35]。
下面我们就从这些字语图中来看一下这种音变现象。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衢州方言里[k]没有完全舌面化,它有一些保留,当时的[k]没有遵循语音演变规律,而出现了规律之外的现象,从而保留了古代读音。
在衢州方言中,不但[k]没有完全腭化,[k]也没有完全腭化。普通话的“去”[hy51],在衢州市区方言中读成“去”[ki51],在衢州某些土语方言中读成[ki51],这是一个很独特的现象,其他方面暂且不论,由此可见,在衢州方言中,这样的拼合现象还有很多,例如“铅”普通话读为[in55],而衢州方言读为[kan55]。“掐”普通话读为[ia55],而衢州方言中读“掐”[ka55],我们也分别从语图上来看这个现象。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衢州方言中,[k]是可以和一些齐齿呼相拼的,因此在衢州方言中大量保存着舌根音舌面化以前的读音,这些音对于从事方言语音研究是很有价值。王力先生在解释腭化现象时说是语音学上所谓同化作用所致,即舌根破裂、舌根摩擦、舌尖破裂摩擦、舌尖摩擦都是由于受舌面前元音[i 、y]的影响而变为舌面前辅音[、、],有些同是三四等韵的字有些发生了腭化,有些却抵制腭化,这其中的原因却有待于进一步解释。
在腭化规律的影响下,为什么在衢州方言中[k]、[k]只是部分的舌面化成了[]、[]这是语音演变的规律性造成的。这是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及其所具有的特点,为我们研究语音发展的历史提供广泛基础。
首先是语音演变的时间性。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间中起作用,过了这一时期,即使处于同样条件下,也不会遵循原来的规律而发生音变化。这种现象在南部地区是很普遍的,例如现代宁波方言[ki]、[ki]等的音位组合是在腭化规律起作用的时期以后产生的语音现象,故不受这一规律支配。而衢州方言[ki]、[ki]是古代就有的读法,但在当时的腭化规律起作用时还未完全腭化就过了这一时期,所以剩下的音就没有作变化了,这样就成了腭化残留现象。
其次,语音演变中的“同化作用”。古代精、见两组声母,凡在现代开口呼韵和合口呼韵前就保持[ts]、[ts]、[s]或[k]、[k]、[x]读音,而在齐齿呼韵、撮口呼韵变成[]、[]、[],也就是说,[k]、[k]、[x]和[ts]、[ts]、[s]在i、y前就变成了[]、[]、[]。因[ts]、[ts]、[s]发音部位靠前,是舌尖前音,而[i]、[y]则是舌面前元音,二者拼合在一起,[ts]、[ts]、[s]受[i]、[y]的影响就往后靠,变成舌面前的[]、[]、[];而[k]、[k]、[x]的发音部位本是舌根音,和[i]、[y]相拼也被[i]、[y]同化,就往前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