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山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媒体聚焦山西   的富庶之地:矿难、官煤勾结、悍马、煤老板等新闻要素一应俱全,因此一直吸引着众多媒体的目光。今年以来,山西再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一是因为山西省2009年前半年GDP为全国唯一负增长,二是因为山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行煤炭企业重组。   而这一切只围绕着一个字:煤。   山西这片煤炭储量占到全国1/4以上的土地,既承载着本地产业结构畸形的尴尬,浸泡着千万矿工的血泪,又强有力地支撑着山西历年飙升的GDP,还造就了“煤老板”这一独特称谓和无数淘金传奇。   然而一场金融危机使煤炭价格下挫50%,山西今年一季度煤炭产量首次被内蒙古超过,省内GDP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终于让备受煎熬的山西煤炭业反躬自问,酝酿起一场波澜壮阔、激烈震荡的改革。   按照重组规划,2010年年底之前,山西煤炭企业数量“将从现在的2200家减少至约100家”,2598座矿井整合至1000座,单井规模由多数不足30万吨提高至90万吨。   这注定是一场势在必行,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合。也因此,它吸引了全国包括主流媒体在内的数百家媒体予以关注和报道,不同于以往对频繁矿难报道的“惯例”,这次媒体的报道更为深入,也更为多样,其给出的信号是:全国上下都在关注着山西的命运。   今年7月,两个经济数据高调出炉:一是全国上半年GDP增长7.1%,距离8%的全年目标不远,二是山西GDP负增长4.4%,不仅低于全国GDP增速11.5%个百分点,而且成为全国唯一的负增长省份。   据《文汇报》报道,今年内地上半年7.1%的GDP增速,让全世界为之一振。按经济增速看,中西部板块整体交上一份漂亮答卷: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江西、陕西等7省GDP增幅均超过10%,内蒙更以16.2%的速度傲视群雄。而在此形势下,山西交出一份“不及格”的答卷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数据公布后,面对“山西GDP负增长”的事实,包括主流媒体在内的多数媒体宽容地报以理解的态度,并对山西“壮士断腕”的决心表示嘉许。   《人民日报》头版高调评论了“山西GDP负增长”:高度依赖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曾使山西经济高速增长,也一直让山西饱尝“苦酸”……蓝天白云、明月繁星一度成为山西人的“奢侈品”……频发的安全生产事故更是山西的另一“痼疾”。尽管到今年6月底,山西的经济已整体向好,然而,面对上半年GDP的负增长,山西还是感到了少有的压力。是转危为机,为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还是重走老路,“薄利、多产、多销”,以求眼前增长的“面子”?山西省委、省政府形成的共识是:咬定牙关,将转型进行到底。   其他媒体也纷纷对山西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表示赞许。中国网刊登评论认为“不让一个坏声音出现比坏声音本身更坏”,文中认为,让“坏声音”为群众所听到所知道,能够认真做到政务的公开与透明,才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政府,是政府行政作风转变的一次巨大进步。《燕赵都市报》评论认为,“山西GDP负增长”恰恰是山西转型的一个绝好契机。   在多数媒体的正面评价声中,也有一些对于嘉许“山西GDP负增长”持不同意见者。   《新京报》评论说,山西GDP何以出现负增长,媒体大多将之归结于山西经济结构调整和与带血和污染的GDP决裂的必要代价,但如果因此给山西戴上科学发展观典型的帽子,恐怕有点言过其实。山西GDP负增长恰恰是因为之前经济结构过于畸形,是以前不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该评论称,对“山西GDP负增长”的拔高和嘉许恰恰反映了“GDP迷信”依然难以破除。“当负增长成举国称道的好事的时候,一方面说明之前GDP高增长的信誉度并不高;另一方面说明,要彻底告别这种GDP崇拜,恐怕绝非易事。我们看到,上半年,统计机构的关键数据,频频出现打假的现象,一方面是用电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却是GDP增长,一方面是民众收入的下降,另一方面,在统计数据里却是居民收入增长超越GDP的突破。而数据的长期打假,使得民众对‘人造数据’的信任基础不复存在。这样,一旦某个省份的数据不好看的时候,反而成了一件好事。”   在赞誉和质疑声中,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注意到“山西GDP负增长”的背景――“以煤为主”的畸形经济体系。对此,《南方周末》刊登文章说:   山西煤炭产业的高速发展,挤压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历经30年,终于形成煤炭业尾大不掉的局面。   1980年代初期,山西起步发展能源基地之时,其轻重工业的比例基本在7∶3左右,但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了2006年,能源原材料工业就达到了83.02%。机电、食品、纺织、建材的比例分别萎缩至6%以内,有的甚至不足1%。   要知道,上个世纪70年代山西经过轻工业大会战,已经奠定了整个山西的轻工业基础。数据显示,到1977年,山西全省生产的轻工业产品达到648个。至今,研究山西经济的学者还记得海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