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孩流行什么发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女孩流行什么发式   从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古代女性对发式确实很在意,先后发明了不少流行发式,其中“披发”“断发”“辫发”“髻发”这四种最为出名,可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式”。   披发――古代最原始的时尚发式   现代多管头发风格叫“发型”,古代称“发式”。从史料及现代考古出土文物来看,发式的流行与女性的关系密切,如最为原始的时尚发式――披发,首先就是在女性中间流行起来的。   披发,又叫散发、被发,是一种将头发从面部垂下,盖住脸面的发式,就是俗话说的“披发覆面”。《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中记载的?g都夷人“皆披发,左衽”,即披着头发,穿的衣襟向左掩。?g都夷人生活在今四川西部的汉源一带,但这种发式并非南方夷人独有,据《周书?突厥传》记载,北方的突厥人也流行“披发左衽,犹古之匈奴”。此外,生活在今江浙一带的越人也喜欢披发,《韩非子?说林上》中便有“越人被发”一说。   披发是如何成为流行发式的?从《后汉书?西羌传》的一则记载中,或许能找到民俗学上的解释。当时,生活在春秋末期的西羌首领无弋爰??被秦厉公捉到,沦为秦国的奴隶。无弋爰??不甘心,成功逃走。在野外,他遇到了一个被割掉鼻子的奇女子,即所谓“劓女”,两人遂结为夫妇。羌人流行披发,即与劓女有关,因为劓女“耻其状,被发覆面,羌人因以为俗”。   《后汉书》所记只是一个传说,其实披发在上古时期已经出现。《山海经?海外西经》已记载有上古时的披发风俗:位于龙鱼北面的“白民国”人,皮肤白皙,披头散发,即所谓“白身,被发”;在同书的“长股之国”,人们也流行披发。   现代考古发现证实,披发是中国最原始的流行发式之一,如在羌人??年生活过的青海、甘肃一带出土的人面彩陶器物上,便有披发发式;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汉代青铜杖饰上,也发现了披发人形象。   断发――与现代剪发最接近的发式   和现代发式概念更为接近的,是一种被称为“断发”的发式。断发,又称祝发、??法、翦发,即将长头发弄短,亦即现代发型设计中最基础的手艺――剪发。这种发式曾有一个时期在南方的少数民族中颇为流行,甚至成为民族的特征。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今广东、广西一带属于古粤国,粤国国君传说是大禹的后代,属于苗蛮分支,粤人便“文身断发,以避蛟龙   之害”。   古文献中,“粤”通“越”,越(粤)族又称百越。春秋时期江浙一带的越国人即属于百越中的一支,他们继承了先人断发的风俗,到秦汉时期仍然如此,《淮南子?齐俗训》里有“越人???C”一说。这种断发风俗,在属于百越后裔的仡佬族、黎族、高山族、傣族中也普遍流行,一直到近世都能发现。   越王勾践的死对头吴国人也流行断发,《左传?哀公十一年》中有“人寻约,吴发短”一说,这句话是齐国将领公孙挥在与吴国交战前激励士兵的话,意思是你们每人准备8尺长绳子,准备系砍下的吴兵头,因为吴人都是短发。   在流行披发的西北地区同样有断发发式。位于今甘肃东部天水市境内的“秦安大地湾遗址”中,曾出土一件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瓶,瓶口塑成人头状,面部五官及发式生动、逼真,其发式就属于断发。额前眉前垂着一排整齐的短发,向后披发也十分整齐,可以肯定是经过人工修剪的。在剪刀没有发明的新石器时代,“理发师”使用什么样的理发工具,将发式剪得这么漂亮?这还是一个待解的考古之谜。   秦安,古称成纪,是古时以羊为图腾的古羌人活动的范围,是中华始祖伏羲、女娲的故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所以断发也是中华民族早期的发式之一。   辫发――少数民族最青睐的发式   早期最能显示古人发艺水平的是“辫发”。按唐代学者颜师古的理解,“编”音义均同“辫”,所以辫发即编发,就是现代人仍颇流行的将头发编起来的发式。   中国人何时开始编小辫子的?从考古发现来看,与披发、断发一样早。1973年秋天,在清理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墓地M384墓葬时,曾出土一件内壁绘有舞蹈花纹的彩陶盆。这件令中国美学界、舞蹈界兴奋不已的文物上,便出现了辫发发式:手牵手跳舞的女孩子们,人人头上都扎着两只小辫子。   M384为新石器时代墓葬,属于距今5000年以上的马家窖文化类型,可见中国人编小辫的历史多么悠久。到商周时期,编小辫子已成为一种普遍流行且颇为讲究的发式。1976年,安阳殷墟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墓中,出土了10多件玉人,姿态各异,其中有一个双手扶膝跪坐的玉人,头顶便梳有小辫子,下垂于脑后,长不过颈。   辫发系精心设计的发式,到后来辫子便越编越长,一般长及腰际。梳成左右各一的两条辫子,更为年轻女性所喜爱。秦汉时期独辫子被冷落,直到公元17世纪清朝入主中原,独辫子才又兴起。   比较喜欢编发的主要是边疆少数民族,其中对辫子最青睐、编得最好且最有特色的当属西域的女性。据新旧《唐书》所记,当时的吐谷浑、吐蕃、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