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铜镜中道教因素的流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铜镜中道教因素的流变   【摘 要】西汉早期,道教因素在铜镜中便初见端倪。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时代的更迭、社会的发展、道教义理的改进等诸多原因,使得铜镜中的道教因素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关键词】铜镜 道教因素 纹饰 流变   道教是中国三大宗教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中国道教史》的要点,道教主要来源于古代宗教和民间巫术、战国至秦汉的神仙传说与方士方术、先秦老庄哲学和秦汉道家学说、儒学与阴阳五行思想、古代医学与体育卫生知识五方面,而追求长生不老、羽化成仙也是道教一直所体现的宗旨和追求的目标。铜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在道教不断成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其影响。在西汉早期,道教因素在铜镜中便初见端倪。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时代的更迭、社会的发展、道教义理的改进等诸多原因,使得铜镜中的道教因素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中国古代铜镜中的道教因素   (一)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两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下,由于经济空前繁盛、始现对外文化交流、科学技术日益增进等必要条件,促使我国铜镜的发展首次进入高峰期。由于当时阴阳五行学说的盛行,“天人感应”思想的出现,以及汉武帝以后黄老学说开始走向民间,尤其是随着道教的正式建立,反映在铜镜中的道教因素也丰富繁杂起来。人物纹饰主要有东王公和西王母、各类羽人、天皇、五帝、王子乔、赤松子、伯牙、钟子期等。动物纹饰主要有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和各类上古神兽(天禄、麒麟、天马等)。其他的诸如柿蒂纹、博局纹、华盖、楼阁等都尽数反映到铜镜上。不仅仅在纹饰方面,诸如“左龙右虎辟不羊,朱鸟玄武顺阴阳,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尚方作镜真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兮”,以及十二地支铭等汉镜铭文亦能鲜明地反映出辟邪、长生、升仙的早期道教思想。   (二)隋唐时期   作为封建王朝最为辉煌鼎盛的朝代,道教也在唐代,尤其是玄宗时期得到了莫大的支持和推崇。此时的道教无论是理论学说还是具体实践都渐趋成熟,而铜镜的发展亦处于第二次高峰期。同处于高度发展的道教与铜镜的相互碰撞,使得隋唐时期具有道教因素的铜镜数量倍增。其中,八卦镜的种类中包括八卦十二生肖镜、八卦干支镜、八卦星象镜、八卦双鸾镜、八卦四神镜等。十二生肖镜中包括四神十二生肖镜、十二生肖镜、十二生肖八卦镜等。故事镜中包括真子飞霜镜、嫦娥玉兔月宫镜、王子乔吹箫引凤镜、蓬莱仙境故事镜、独有幽栖地铭故事镜等。另有许多飞仙境、仙骑镜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个别八卦镜中亦出现“水银阴精,辟邪卫灵。形神日照,保护长生”等类铭文来传达阴阳五行的道教思想。   (三)宋、辽金、元时期   在此四百年的时间里,道教教义、教理、教制已发展成熟,并进入了厘革的全新时期。“宋辽金元时期道教神仙思想的兴盛对于神仙人物故事镜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1]此时期典型的铜镜主要有祝寿人物纹镜、“柳毅传书”故事镜、“吹笛引龙王”故事镜、“犀牛望月”故事镜、八仙镜、八宝(八仙手中的宝物,即扇子、鱼鼓、莲花、葫芦、宝剑、花篮、横笛、笏板)镜等。“由于道教中养生术的广泛流行,新儒学的兴起和医疗气功的普及,为当时实用气功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局面”[2],顺此风气也出现了气功镜。同时,由于受炼丹术和服食内丹的影响,加之道教不以镜为实用器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铜镜形制的多样化,鼎炉形铜镜、钟形铜镜和盾形铜镜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此时期带有铭文的铜镜甚少,而带有道教因素的铭文镜也只有老彭真鉴镜、长春铭镜等。   (四)明清时期   “明中叶以后,国力衰竭,内忧外患,朝廷自顾不暇,对道教不能从财力上支持。清朝当权者及上层贵族起自关外,承袭萨满教传统,对道教不感兴趣,道教历代享受的特殊宠遇有所裁抑。”[3]而此时也正是铜镜走向衰落的时期,同处于低谷期的道教与铜镜不仅令带有道教因素的铜镜数量有所下降,而且由于当时无论从理论学说上还是政治层面上,道教很难再有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因此纹饰内容上也不再有所创新,基本沿用前朝各代,如八仙寿老镜、康熙五岳八卦纹镜、乾隆五岳真形镜等。   二、道教因素的流变   (一)从铜镜内容上看   对比铜镜中的纹饰我们不难发现,“汉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从人类史的视野看,汉代处在由神话语言向非神话语言,由巫术思想向宗教思维转型的时期”[4]。在道教尚未成形的汉代,铜镜中的道教因素,诸如天皇五帝、西王母、四灵神兽、天禄、麒麟等都源自于对上古神话的崇拜和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当时铜镜中的道教因素是含有庄严而又神秘的上古巫术思想的。而隋唐时期,道教教义、教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诸如八卦、十二生肖、二十四宿、符?等具有典型道教特色的纹饰全部反映在铜镜中。但此类铜镜多为道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