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议点石斋对近代中国印刷业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点石斋对近代中国印刷业影响

浅议点石斋对近代中国印刷业影响   【摘 要】 英国人安纳斯“点石斋印书局”采用石印技术印制了大量的书籍,并创办了《点石斋画报》。点石斋在石印技术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影响很大。首先,推动了石印技术的普及,并带动了印刷行业的革新;其次,极大地促进了古代文献的流传以及文化的传承;再次,画报做到了“新闻”与“美术”的统一,对于新闻业做出了贡献;第四,点石斋对于西学东渐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石印技术;点石斋;画报;印刷业 石印技术是由奥匈帝国人施内菲尔特于1796年实验成功。又称平板印刷或称化学的新印刷法。其方法:以石面制板,用富胶着性的药墨书字在特制的药纸上,等药纸稍干覆盖在石面上,用强力压之,则胶性药墨就粘在石面,去纸,拭之以水,水未干时,即滚以油墨,利用水油相拒的原理,将图文直接用脂肪性物质书写、描绘在石板之上,或通过照相、转写纸、转写墨等方法,将图文间接转印于石版之上。印刷时,先用水润湿版面,只有图文部分能附着油墨。直接书写描绘的称之为“绘石”,而后者则称之为“落石”。[1] 一、点石斋的创办 石印技术是印刷史上的一次技术革新,由于相较雕版印刷具有省时省力省钱等多重优势,很快在中国流行起来,而个中代表,便是“点石斋”。 点石斋是由英国人安纳斯Ernest?Major)于同治十三年(1874)创办于上海。美查其人于19世纪60年代来到上海,先创办《申报》。后进一步添置副业,创办了点石斋印书局、图书集成铅印书局、申昌书局。点石斋印刷厂设于南京路泥城桥畔,最开始印刷宗教教义、词典、碑帖、地图等印刷品。后来开始大量印刷古籍。1884年,美查创办《申报》副刊《点石斋画报》,聘吴有如为绘画主干,描绘风俗人情和国外的新奇事物,为我国画报的始祖。 二、点石斋所印制的书籍 点石斋创办以后,印制了大量的书籍、碑帖、图画。而点石斋真正引起众人注意的则是石印《康熙字典》。姚公鹤《上海闲话》说:“闻点石斋印第一获利之书为《康熙字典》,第一批印四万部,不数月而售罄;第二批印六万部,适逢科举子北上会试,道出沪上,率购五六部,以作自用及赠友之需,故又不数月即罄。”[2]一部字典,数月之间便销售了十万之部,这是中国出版史上绝无仅有的。点石斋因此获利颇丰。各地书商纷纷涉足石印技术,中国的印刷业也随之得到快速的发展。 点石斋书局随后出版石印的书籍是袖珍字典《字汇》、介绍英语的《英字入门》,以及石版重印的《华英字典》。石版重印非常便利地避免了排中英文活字的高昂成本,并且高质量地复制清代早期的插图。初期石印书局出版的数量相对较少。随着《康熙字典》的供不应求,点石斋由于利益的驱使,开始不惜工本到处搜集古籍善本,甚至不惜用偷盗善本的方式,石印了《十三经》、《佩文韵府》、《骈子类编》等古籍,于是各地书局也纷纷效仿。如积学书局印《太平御览》,漱六山房印《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斐英馆印《黄氏士礼居丛书》等都有不错的销量。 三、《点石斋画报》 1、《点石斋画报》的创办 1984年5月,美查在上海创办了《点石斋画报》。从1984年5月开始到1898年8月止,每十天一期,前后印行了528期,共计4647幅,历时14年之久。《点石斋画报》题材广博,内容丰富,思想庞杂,生动的展现了晚清时代各阶层人物的思想涌动和社会变化,是一张晚清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近一个时期以来,对于《点石斋画报》是否是中国最早的画报,一直争论不休。在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刊以前,分别有1875年创刊的《小孩月报》,1877年的《瀛寰画报》和1880年的《画图新报》。但《小孩月报》与《画图新报》,其内容主要为诗歌、故事、博物、科学知识。所以二者并不算真正的“画报,而偏向于“杂志”。1877年出版的《瀛寰画报》可以看作是《点石斋画报》的前身。[3]因而从“画报”形式来看,《点石斋画报》作为中国最早的画报无可厚非。 2、《点石斋画报》的内容 《点石斋画报》内容驳杂,而其成功的最大秘诀则是对时事的关注。如《基隆再捷》描述了清兵在基隆重创法军,杀死法军十余人而清兵只死一人的战事。又如《西藏入贡》表现西藏进贡赤金佛像的事。除此之外,《点石斋画报》很大一部分描述的是当时上海日益变化的时事、科技、风俗和文化。如《上海新造铁路火轮车开往吴淞》、《新出夷场十景》等。为旧上海的发展历史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材料。此外还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堪称为清末社会的全景图。 3、《点石斋画报》的意义 《点石斋画报》在当时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具有划时代意义。首先,它将画报这一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新闻形式介绍入中国,给当时渴望新知的国人带来了更为直观的渠道,对于新闻业的贡献不言而喻。其次,画报不仅是新闻而且还兼有图画,做到了“新闻”与“美术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