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非治疗药物和新靶点探究进展.docVIP

阿尔茨海默病非治疗药物和新靶点探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尔茨海默病非治疗药物和新靶点探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非治疗药物和新靶点探究进展   [摘要] 伴随人口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逐渐成为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其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清晰,发病机制以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神经元变性死亡等学说为主。有关此病的研究多数着眼于治疗层面,尤其以药物的靶点为多,但因其病因的复杂多样性,随着研究的深入,药物的作用靶点也不断有新的发现,本文综述了抗阿尔茨海默病的非治疗药物及新靶点研究进展。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非治疗药物;新靶点;预防 [中图分类号] R74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2(c)-0162-05 Research progress for non- treatment drug and new targets in Alzheimer disease HE Ying WANG Chao WANG Decai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8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opulation aging, Alzheimer disease has become the fourth largest causes of death in the elderly. Pathogenic factors and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 disease is not yet clear, Pathogenesis is based on theories of β-amyloid (Aβ) deposition,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and neuronal degeneration and death and others. Most studies on AD focus on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especially for drug target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the cause, with further research, drug targets are constantly new discoveries. In this paper, the progress of non-treatment drug and new targets for Alzheimer disease resistance are reviewed. [Key words] Alzheimer disease; Non- treatment drug; New target; Prevent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发病率最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现并定义于1907年。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达到600万~1000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患病率为4.2%。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许多因素可引发此病,如遗传、免疫、环境等。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有出现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和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丢失;其发病机制也众说纷纭,以抗β-淀粉样肽(β-amyloid,Aβ)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神经元变性死亡等学说为主。目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寥寥无几,批准上市的仅有5种。这些药物主要是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活动、减轻各种症状、延缓痴呆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因此,近年来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非治疗药物及新靶点研究备受关注,试图找出行之有效的治疗药物。本文主要就抗阿尔茨海默病的非治疗药物的种类、产生效果的可能机制及治疗新靶点等方面进行综述。 1 非专治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应用 1.1 专治糖尿病药物的应用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多数可发生糖尿病并发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糖尿病的临床确诊率高于一般人群[1]。随年龄增长,糖尿病患者出现记忆障碍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约2倍[2]。早期糖尿病患者并发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率也呈升高趋势。抗胰岛素抵抗药物――罗格列酮,能够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3]。该药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正在进一步验证。二甲双胍可激活非典型蛋白激酶C-CREB结合蛋白(aPKC-CBP)通路,进而促进人类或啮齿类动物的神经发生以及与海马有关的空间记忆的形成,而二甲双胍能否成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中[4]。通过改进给药方式和药物易获取性,改善了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