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海南年俗,陪您过大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特色海南年俗,陪您过大年   海口:“采屋除尘”喜迎鸡年   每年一到腊月二十八,春节转眼就到眼前了。大伙见面打招呼的方式,都从“您吃饭了吗”变成“你们家准备得怎么样了”。那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还真有些事情需要特别准备下。因为按照传统年俗来说,今天是“洗邋遢”的日子,在这一天,全家都要来一次大扫除。   记者来到海口市三江镇吴大姐的家,在这栋新盖的平房后,还有几间祖屋,院落三进三出,别致讲究。而依据习俗,往年贴在门上的对联都需要重新清洗更换。当记者进门时,吴大姐已经开动了,踩着梯子几步就上到了高处,将门楹上的旧横批撕下,再用扫帚扫掉灰尘。吴大姐说“这些陈旧的对联比较难弄,要用水洗干净,一年一年的对联不一样大,有时候大的有时候小的,痕迹清理就很麻烦。”   不仅干活利索,说起话来的吴大姐更是快人快语。吴大姐说,对于她而言,过年前的准备工作就讲究一个“快”字,因为琐事实在是太多了。不过,哪怕琐事再多,“采屋除尘”的老习俗都不能丢。吴大姐说:“屋顶打扫干净,又要洗一下 门窗,床铺全部洗一下,什么都干干净净的好过年,我们农村就是这样子。”   说起“采屋除尘”的老习俗,扫屋有两大讲究,第一,要用青竹枝叶捆成的大扫帚打扫屋子,第二,在除尘之后,还要拜一拜土地公公,保佑一家老小全年太平顺意。如今,虽然时代不同了,但老习俗中的大部分依然被延续下来,尤其是过年时节少不了的文昌鸡。   屋后的文昌鸡满地跑,吴大姐的婆婆林阿婆看着非常高兴。这鸡是她专门为过年时拜公祭祖准备的。林阿婆说,等到过年时,大儿子一家会从海口回来,和他们团聚,而为了这几天的团聚,林阿婆和孝顺的小儿媳,也就是吴大姐,从去年冬天就开始准备了。   眼下,各种吃的、鞭炮、对联全部一应俱全,就等着农历新年的来临。   临高:人偶戏里过大年   有一句老话叫“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在海南,由于语言文化的多样性,这个南国小岛有着种类繁多的人文风俗,吸引我们去一探究竟。比如说临高县,它的方言在海南省是独树一帜,因此衍生出了临剧――也就是当地人喜爱的人偶戏,每当月色降临,好戏正要开场。   记者走进临高县和舍镇先光村委会的美育村,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在过年时,听人偶戏已经成为了一个传统,一个必不可少的助兴项目。当夜色降临,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在晚饭后,搬着凳子、带着孩子来到了村子里的小广场上,起初是三三两两,随着过门儿奏起,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此时,演员们登台亮相,时间刚刚好。   当天演出的选段叫《三元争妻》,主角们一一亮相。戏台上顾盼生姿、眼波流转,戏台底下,全场人脖子拉得老长,两眼直直地盯着看,年长的还摇头晃脑,嘴里念念有词,不大懂听戏的小孩子也被这花花绿绿的木偶吸引着,坐在距离戏台最近的地方。虽然说是人偶戏,但它却有着不亚于电影般的紧凑剧情,看到精彩激动的剧目时,大家是直拍巴掌。   临高人偶戏,讲究的是“人偶合一”,演员在演唱时,要根据曲调的变化,控制自己的表情,更难得的是,他们还要手撑木偶、化妆登台,在唱念做打间,控制手上木偶的表情、肢体,人偶相互配合,才能表演出完整的曲目。   其实,每逢过年前,人偶戏演员们就开始勤加练习,为了让乡亲们在年节里好好热闹一回,戏台上的演员们没少花心思。在台上表演的是临高县城里非常出名的一个剧团,虽然演员们都是戏台上的“老江湖”,但为确保万无一失,大家早早就从临城镇出发,到了村里之后,看场地、搭戏台,调试音响设备,一切都熟悉了之后,这才开始认真地化妆。剧团里的演员林大姐告诉我们,每年他们都会筹备一些剧目,走村窜巷给大家表演,助兴,“虽然过年天气还是很冷的,很多乡亲都在家里看联欢晚会,但是还是有乡亲来捧场,心里也挺高兴的。”   但和其它传统曲目一样,临高人偶戏也面临着后继薄弱、支撑不足的情况,剧团里的年轻小伙林智承,在13岁那年,自荐进入了团里,打那时开始,他就是团里最年轻的演员,为了培养他,这些年,团里的老人们费了不少功夫,如今的他也成了台柱子,在小林心里,也有着新年愿望,那就是好好努力,争取早点可以带徒弟。临剧团的团长表示,团里的人都是中年人,以后想将临剧传承下去,就要有年轻人走出来,教他们唱,他们学会了,会唱了,会表演了,就可以把人偶戏发扬下去。   临近深夜十二点,戏台上的全部选段已经表演完,意犹未尽的乡亲们放起了烟花,照亮了整个村庄,乡亲们说,他们也希望,能够在年年春节里,看到如此精彩的人偶戏,因为正是有了它,这个年,才过得喜庆圆满。   陵水:“送年南”里的?D家祝福   在中国人的传统里,过年,就要闹出喜庆吉祥,舞出灿烂多彩。而在海南更称过年为“做年”,一个“做”字,不仅形象生动地突显出了海南人过节的兴头和冲动,也反映出了海南过年的热闹和喜庆。不过,“十里一风,百里一俗。”在海南,还有一支存在了上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