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山区地基及红粘土地基.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区地基及红粘土地基

山区地基及红粘土地基 山区地基及红粘土地基 2010-11-05 山区地基覆盖层厚薄不均下卧基岩面起伏较大土岩组合地基在山区较为普遍。当地基下卧岩层为可溶性岩层时易出现岩溶发育。土洞是岩溶作用的产物凡具备土洞发育条件的岩溶地区一般均有土洞发育。红粘土也常分布在岩溶地区成为基岩的覆盖层。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引起冲蚀和潜蚀作用红粘土中也常有土洞存在。 7-5-1土岩组合地基 当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有①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②石牙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③大块孤石地基之一时则属于土岩组合地基。 1.土岩组合地基的工程特性 土岩组合地基在山区建设中较为常见其主要特征是地基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具有不均匀性主要工程特性如下 ⑴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 若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其上覆土层厚薄不均将使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性相差悬殊而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致使建筑物倾斜或土层沿岩面滑动而丧失稳定。 如建筑物位于沟谷部位基岩呈V形岩石坡度较平缓上覆土层强度较高时对中小型建筑物只须适当加强上部结构刚度不必作地基处理。若基岩呈八字形倾斜建筑物极易在两个倾斜面交界处出现裂缝此时可在倾斜交界处用沉降缝将建筑物分开。 图7-5石芽密布地基 ⑵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 该类地基多系岩溶的结果我国贵州、广西和云南等省广泛分布。其特点是基岩表面凹凸不平起伏较大石芽间多被红粘土充填图7-5即使采用很密集的勘探点也不易查清岩石起伏变化全貌。其地基变形目前理论上尚无法计算。若充填于石芽间的土强度较高则地基变形较小反之变形较大有可能使建筑物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⑶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地基 地基中夹杂着大块孤石多出现在山前洪积层中或冰碛层中。该类地基类似于岩层面相背倾斜及个别石芽出露地基其变形条件最为不利在软硬交界处极易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开裂。 2.土岩组合地基的处理 土岩组合地基的处理可分为结构措施和地基处理两方面两者相互协调与补偿。 图7-6褥垫构造图 ⑴结构措施 建造在软硬相差比较悬殊的土岩组合地基若建筑物长度较大或造型复杂为减小不均匀沉降所造成的危害宜用沉降缝将建筑物分开。缝宽3050mm。必要时应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如加密隔墙增设圈梁等。 ⑵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措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处理压缩性较高部分的地基使之适应压缩性较低的地基。如采用桩基础、局部深挖、换填或用梁、板、拱跨越当石芽稳定可靠时以石芽作支墩基础等方法。此类处理方法效果较好但用度较高另一类是处理压缩性较低部分的地基使之适应压缩性较高的地基。如在石芽出露部位做褥垫图7-6也能取得良好效果。褥垫可采用炉渣、中砂、土夹石其中碎石含量占2030或粘性土等厚度宜取300500mm采用分层夯实。 7-5-2岩溶 岩溶或称喀斯特Karst是指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盐等受水的长期溶蚀作用而形成溶洞、溶沟、裂隙、暗河、石芽、漏斗、钟乳石等奇异的地区及地下形态的总称图7-7。我国岩溶分布较广尤其是碳酸盐类岩溶西南、东南地区均有分布贵州、云南、广西等省最为发育。 图7-7岩溶岩层剖面示意图 1-石芽、石林2-漏斗3-落水洞4-溶蚀裂隙 5-塌陷洼地6-溶沟、溶槽7-暗河8-溶洞9-钟乳石 1.岩溶发育条件和规律 岩溶的发育与可溶性岩层、地下水活动、天气、地质构造及地形等因素有关前两项是形成岩溶的必要条件。若可溶性岩层具有裂隙能透水而又具有足够溶解能力和足够流量的水就可能出现岩溶现象。岩溶的形成必须有地下水的活动因富含CO2的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透地下后不断更新水质维持地下水对可溶性岩层的化学溶解能力从而加速岩溶的发展。若大气降水丰富地下水源充沛岩溶发展就快。此外地质构造上具有裂隙的背斜顶部和向斜轴部、断层破碎带、岩层接触面和构造断裂带等地下水活动快有利于岩溶的发育。地形的起伏直接影响地下水的流速和流向如地势高差大地表水和地下水流速大也将加速岩溶的发育。 可溶性岩层不同岩石的性质和形成条件不同岩溶的发育速度也就不同。一般情况下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及大理岩发育较慢。岩盐、石膏及石膏质岩层发育很快经常存在有漏斗、洞被和谐并发生塌陷现象。岩溶的发育和分布规律主要受岩性、裂隙、断层以及不同可溶性岩层接触面的控制。其分布常具有带状和成层性。当不同岩性的倾斜岩层相互成层时岩溶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 2.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和处理措施 对岩溶地基的评价与处理是山区工程建设经常碰到的题目通常应先查明其发育、分布等情况作出正确评价其次是预防与处理。 首先要了解岩溶的发育规律、分布情况和稳定程度。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若有溶洞、暗河等在附加荷载或振动作用下溶洞顶板塌陷地基出现忽然下沉②溶洞、溶槽、石芽、漏斗等岩溶形态使基岩面起伏较大或分布有软土导致地基沉降不均匀③基岩上基础四周有溶沟、竖向岩溶裂缝、落水洞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