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咨询的基本技巧.doc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咨询的基本技巧

岳晓东博士西安大康心理咨询培训班 讲 义 (2007.1.4-7) 地址: 香港 九龙 香港城市大学 应用社会科学系 电话: (852) 2788-7090 (办) 2788-8960 (传真) 网址: ssxdyue@.hk 网页: .hk/~ssxdyue 目 录 心理咨询同感力……………………………………… 2 心理咨询洞察力………………………………………14 咨询师自我觉察力……………………………………30 心理咨询与释梦………………………………………37 心理咨询师整体形象设计与管理……………………44 心理咨询师专业能力培养……………………………45 第一节 心理咨询同感力 一.学习目标 掌握心理咨询同感力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技巧 二.同感力概述 1.什么是同感? 同感(empathy)人本主义心理影响咨询进程的最关键。在国内心理学界,目前对于Empathy尚未能有明确的共识,在理解和翻译上都存在着许多差异甚至是混乱。比如在一些主要的心理学工具书和心理治疗的专业用书中,有用作“移情”者,有用作“同理”者,也有用作“替代体验”、“同情”和“投情”者。 英文的Empathy是由德文的Einfühlung翻译而来,我们理解为“同感”;其作为术语,几乎是与心理学一起出现的,那是在十九世纪的70年代。被心理学史家波林(E.G. Boring)称之为新心理学先驱的洛采(R. Lotze, 1817-1881)和现代心理学的奠基者冯特,都是此概念的最早使用者。一般认为德国学者费肖尔父子分别把Einfühlung用作动词和名词,属于此概念的创用者。德国心理学家立普斯(Theodore Lipps,1851-1914),在其专着中赋予了“同感”最初的专业内涵。冯特的学生铁钦钠在1910年把德文的Einfühlung翻译成为英文的Empathy。 阿德勒(A. Adler)在临床心理学的意义上使用同感的时候,曾将其转化为一种通俗的比喻:“”。罗杰斯在其《患者中心疗法》中,把同感作为其新的治疗体系的基本原则与核心概念:“无条件的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和“一致性”(Congruence)。通过同感可以获得心理治疗的内在基础,这种内在基础也曾被罗杰斯理解为发现与接近自己内在的直觉自我。罗杰斯甚至把同感作为其心理治疗的技术,包括通过语言的表达来传递同感的信息。 罗杰斯提出辅导者应该培养如下的能力表现: 简言之,同感是学会设身处地以另一个人的思想与情感去感受、体会周围的人和事物,它以真诚与平等待人为先决条件。专栏1-1 心理咨询铭 岳晓东作 技不在高,善听则行;言不在多,能悟则灵。助人助已,其乐无穷。沙发上就座,纸巾伺候着;哭笑任由你,言谈不打岔。可以吐心声,露隐私。无闲言之忧虑,无大人之指责。乐都西格蒙,花都卡尔佬。老子云:道法自然。 2.为什么要有同感? “现实疗法”创始人格拉泽认为,人都有爱与被爱两种基本需求。如果它们不能得到满足,人就会产生焦虑、怨恨、自暴自弃等消机的情绪反应,并可能产生逃避现实、不负责任的欲望。心理辅导的目标就在于减少来访者不负责任与自我毁灭的意向,这包含三方面的含义: 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 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同感力的建立,对于心理咨询有着四点积极的意义: 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材料; 可以使求助者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 可以促进了求助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自我了解和咨询双方更深入的交流; 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求助者,有更明显的咨询效果。 反之,如果在心理咨询中缺乏同感力的合理介入和运用,则很容易使咨询过程出现障碍,具体表现为: 首先,求助者感到失望:认为咨询师对自己不理解、不关心,因而会感到失望,减少真是停止自我表达; 其次,求助者觉得受到伤害:由于咨询师没有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而过多地立足于自己,因而他就很难真正理解求助者的问题,有时候会表现出不耐烦、反感甚至批评,这会使求助者觉得受到伤害; 再次,影响求助者的自我探索:自我探索是求助者成长、进步的必要步骤,但如果缺乏同感,咨询师往往对求助者的自我探索不加注意,影响求助者的自我了解; 最后,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由于缺乏同感,咨询师就不能真正了解求助者的问题与需要,因为难以做出有针对性的反应。 心理过程要有的心灵“和声”。在心理的开始,师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一上来就急于说教来询者。那么做,可能会使对方感到恼火和失望,觉得你根本不理解他的心。因为你尚未给人家倾诉的机会,也没有真正了解到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