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学的兴起:叩问良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人文学的兴起:叩问良知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医学人文学的兴起:叩问良知 张大庆   (北京大学医学史中心)   张大庆,医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成果有《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医学人道主义的凯歌:科 学技术与20 世纪的医学》、《中西医学伦理学比较研究》 等论著多部。   医学人文学的兴起:叩问良知   1960 年秋,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达特茅斯学院。在这所以文理本科教育而著名的学院里,一场主题为“现代医学中良知的重要问题”的讨论会正热烈地进行着。虽然与会学者不多,但都是当时颇有影响的人物:杜博斯(R. Dubos,1901- 1982),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著名微生物学家,第一个抗生素—— 短杆菌肽的发现者。他在这次会议上的角色是一位现代医学的批评家,一年前,他刚出版了一部名为《健康的幻影:乌托邦???进步和生物学变化》的著作,批评了人们将健康寄托于生物医学进步的奢望,后来他又以力倡环境保护而闻名世界。因此, 邀请既是著名科学家又是人文学者的杜博斯担任会议主席,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出席会议的学者有牛津大学荣誉内科教授皮克林爵士(Sir G. Pickering)、时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齐索姆斯(B. Chisholms)、美国神经外科学奠基人彭菲尔德(W. Penfield)、著名内科学家麦克德莫特(W. McDermott)、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遗传学家缪勒(H.J. Muller)、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科学技术顾问基斯佳科夫斯基(G. Kistiakowsky) 等科学家, 以及《两种文化》的作者斯诺(C.P. Snow) 和《美丽的新世界》作者赫胥黎(A. Huxley) 等人文学家。   20 世纪60 年代是现代医学的转折时期。在基础医学领域分子生物学的兴起,为医学家探索生命与疾病的奥秘开辟了新路径,关于遗传、神经、免疫、内分泌等生命现象的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在临床医学领域,抗生素、激素、化学药物、心脏外科、器官移植、人工器官等的应用,让医生相信现代医学什么都能做也应当做。技术的力量助长了医学的家长制权威,医生们普遍认为,病人所需要的就是耐心地配合医生的各项诊疗程序,治疗效果就是对病人最好的关怀。人们也相信,医学技术的进步将逐步解决所有的疾病问题。   然而,此时也有人看到了现代医学面临的危机。由于疾病谱的变化,生物医学将对付急性传染病的策略应用于慢性病防治上不再灵验。伴随高新医学技术出现的医疗费用急剧上升、医学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增多,迫使人们重新审视现代医学。在这会议的开幕致词中,达特茅斯医学院院长特尼(S. M. Tenney) 博士指出,虽然现代医学的基础更加理性,但原应融科学与人文为一体的医疗实践却越来越偏离人的价值。因此,需要反思医学,人本身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考察医学与科学进步的良知问题,不是简单地追问人的生存与存在,而是要追问是何种生存、如何存在。   实际上,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忧虑是20 世纪60 年代西方社会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情绪。有人认为出现这种情绪来自三方面的原因:人口迅速增长的压力,福利国家那些大事铺张不近人情的计划,以及太空竞赛开始后,人们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 人类同舟共济的观点成为了常识。“现代医学中良知的重要问题” 会议的举行,是一些学者睿智的洞察力在这个具体问题上的折射。1962 年,卡森《寂静的春天》所展示的杀虫剂对人类的危害, 以及随之不久发生的妊娠呕吐缓解药物“反应停”导致畸形儿出生的事件所暴露出来的时髦药物的潜在危险,都验证了杜博斯们的担忧。   在达特茅斯学院“现代医学中良知的重要问题”讨论会的同时,来自美国循道会和长老会的牧师们,也在讨论宗教在医学教育中存在的意义。在西方,宗教与医学的缠绕根深蒂固, 但在现代医学的冲击下,宗教之于医学的意义日渐淡薄。如何促进医学中对人的价值的尊重,成为牧师们重建医学与宗教联系的核心问题。1965 年5 月,美国循道会和长老会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医学教育问题的“医学教育与神学委员会”。该委员会由8 位成员组成,其中有4 位牧师、1 位心理学家、3 位医生, 医生中2 人是医学院行政管理官员,1 人是美国医学院校联合会(AAMC) 成员。委员会认为当时在医学教育中有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即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分子生物学中心论(centrality of molecular biology)、基于机械论医学的教学(teaching of mechanistic medicine),因此,应当在医学院增设有关人文教育的教席,以制衡医学过度技术化的倾向[1]。   科技的进步让医生相信现代医学什么都能做也应当做,医生越来越依赖大型医疗设备等技术手段。   医学人文学科建制化:融通与创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