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地区孢子丝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理分析.docVIP

吉林省四平地区孢子丝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理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林省四平地区孢子丝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理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吉林省四平地区孢子丝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理分析 姜辉 李丹 (吉林省四平中心医院 吉林四平 136000)   【中图分类号】R18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027-01   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所致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邻近淋巴系统的慢性炎症。常于皮肤轻微外伤后接触被病原菌污染的物质而发病。吉林省四平地区是孢子丝菌病的高发地区,笔者总结了吉林省四平地区孢子丝菌病的发病情况,同时对其组织病理的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先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入选研究的 211 例病例为我院 2010—2013年间所就诊的门诊患者,患者。   经临床、真菌培养或病理确诊,同时多次复诊,有随访记录者。   2、211例患者根据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发病时间、病程、发病部位、真菌培养情况、病理活检结果、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分类并进行研究。   二、治疗药物及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已排除其他基础性疾病,且无对碘化钾、伊曲康唑及特比萘芬药物成分过敏史,同时分为5个药物组来确定药物疗效。   药物选择:   1、碘化钾 内服为首选药物。10%的碘化钾溶液,成人10 ml/次,每天 3 次口服,对碘化钾耐受性好则可增至每天 90ml。儿童剂量酌减,每次 1~5ml,每日3次。连续服用3-6个月。   2、伊曲康唑 200~400/d,连续服用 3~6个月。   3、特比萘芬 每天250~500/d,连续口服3~6个月。   4、碘化钾和特比萘芬的联合治疗:10%的碘化钾溶液,成人10 ml/次,每天3次口服,同时特比萘芬片每天250~500/d,连续口服3~6个月。   5、碘化钾和伊曲康唑的联合治疗:10%的碘化钾溶液,成人10 ml/次,每天3次口服,同时伊曲康唑200~400/d,连续服用3~6 个月。   三、结果   1、一般资料   1.1 性别与年龄   211例患者当中,男性68例,女性143例。其中患者发病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76岁,平均年龄42.8岁,其中0~10岁9例,11~20 岁15 例, 21~30岁31例, 31~40岁42例, 41~50岁43例, 51~60 岁39例, 60岁以上32例。   1.2 职业   机关干部2例,工人5例,职员3例,农民144例,学生57例。其中家庭妇女102例,儿童(12岁以下)42例。   1.3 发病季节   春季(2~4月)20例, 夏季(5~7月)21例, 秋季(8~10月)77例, 冬季(11~1月)93例。   1.4 就诊时间   2010年33例,2011年55例,2012年58例,2013年65例。   1.5 分布区域   211例患者来自吉林省及辽宁省,其中吉林省梨树县55例、伊通县22例、公主岭及周边43例、双辽及周边42例,辽宁昌图县及周边49例。   1.6组织病理及真菌培养:   真菌培养 本组211例患者均为组织病理活检,同时,切取标本做真菌培养,菌落于 26℃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为菌丝相生长,初为灰色、褐色至黑色湿润、光滑、酵母样菌落,很快菌落形成有皱褶,绒毛样菌落,经鉴定为申克孢子丝菌。   组织病理 本组211例患者组织病理活检中85例均见有典型典型三区病变,皮损中央为化脓区,周围由组织细胞、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组成的结核样结构,外层呈梅毒树胶肿样,为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PAS染色可见圆形、雪茄形孢子,未见星状体,其余病理可见混合细胞浸润。   1.7 诱发因素与病程   本组患者中 211 例中32例有明确外伤史(芦苇、玉米秸刺伤)。病程最短 2 个月,最长 4 年,多数患者病程在 3 个月到 1 年。   1.8 临床类型   固定型132例,其中儿童(lt;12岁)32例,淋巴管型79例,无皮肤播散型。   2、治疗结果   按照治疗方法中的分组,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于治疗7-10天皮损开始出现缩小;第5组患者用药后4-7d 皮损开始出现缩小,第5组炎症消退较其他组明显,治疗8周及12周后临床治愈率分别达到72%及82%,明显优于其他组。   四、讨论   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所致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邻近淋巴系统的慢性炎症。常于皮肤轻微外伤后接触被病原菌污染的物质而发病,故皮损好发于暴露部位。偶可播散致全身而引起多系统损害。它分为皮肤淋巴管型,固定型,播散型等类型,在自然环境中,孢子丝菌分布广泛,国内关于孢子丝菌病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