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预防治疗体会.docVIP

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预防治疗体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预防治疗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预防治疗体会 宋崇华 (山西省人民医院朔州市平鲁协同医院骨科 036800) 【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预防及治疗。方法 总结分析1997年至2012年本院治疗的7例较严重创伤后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病例治疗情况。结果 1例死亡,5例经积极治疗康复出院,1例留有轻度语言障碍。结论 随着高能量创伤增多,脂肪栓塞综合征时有发生,及早的预防发现,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关键词】 较严重创伤后 脂肪栓塞综合征(FES) 【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4-0292-02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较严重骨折创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由于车祸,高能量创伤明显上升,这一综合征的出现也呈上升的趋势,因该病有些病例临床表现较为隐匿,有些病例发病急聚,甚至突然死亡,且这些患者多有较严重的复合伤,及易被临床医生误诊或漏诊,而造成严重的后果,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组经早期发现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7例,男6例,女1例,年龄23-56岁,平均39岁,7例的均为车祸所致的多发或多段骨折创伤,闭合性股骨、胫骨骨折7例,2例合并骨盆骨折,1例合并右尺桡骨骨折,1例病人术中突然出现症状,其余病人出现症状时间为受伤或手术后6-84h,平均46h。 2、临床表现 2.1呼吸系统改变 7例中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缺氧表现,呼吸困难、急促,达27-56次/min;5例SPO2明显下降,低到70%-80%;3例出现口唇、甲床紫绀,1例呼吸音粗糙,1例肺部闻及少量湿性罗音,1例咳嗽伴血性痰。胸部X线表现;2例呈典型的暴风雪样阴影; 2.2循环系统改变 6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心动过速,最快者达156次/min;2例血红蛋白降低至100g/L以下;3例血小板降低至2.7times;109/L;6例可见眼结膜下悬雍垂及皮下出血点,分布于颈部肩部、前胸壁、腋部、腹壁、大腿根部等部位。 2.3神经系统及精神方面改变 3例出现烦躁不安、谵语、牙关紧闭;4例神智淡薄,头痛、语言不清;2例尿失禁、昏迷、四肢抽搐等症状。 2.4其他改变 5例病人体温明显升高,最高达39.4℃;4例病人尿中查出脂肪滴、蛋白,1例左眼视力模糊,眼底检查视网膜边缘有白点状。 3、诊断与治疗 3.1 Sevitt将其分为三型即:爆发型、完全型(典型症候群)、不完全型(部分症候群、亚临床型)。本组爆发型1例,完全型1例,不完全型5例。 3.2 治疗 对较严重的创伤,下肢骨折入院后先暂时固定进行骨牵引,合并骨盆骨折骨盆悬带牵引,合并有上肢骨折进行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并积极补充血容量,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纠正酸中毒,一般病人病情稳定,在4-7天内进行手术治疗。如一旦发现皮下出血点等其他FES的某些症候,推迟手术,先治疗FES。目前治疗尚无特殊药物可直接溶解脂栓,均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1]通常先给面罩吸氧,抑制炎性反应用激素;抗凝治疗用复方丹参或肝素、低分子右旋糖苷等;保护重要脏器(脑、肺、肾等)疏通微循环,用654-2、川芎嗪,必要时加脱水、镇静剂、降温;预防感染选用两种广谱抗生素联合用药。如病情恶化,呼吸困难加剧,动脉血氧分压下降至60㎜Hg(1㎜Hg=0.133KPa)时,进行机机通气,选择PEEP(呼气终未正压通气)。 4、结果 本???7例,1例爆发型死亡,1例完全型留有轻度后遗症,5例完全康复,并于本并发症回复后5-19天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均再未发生脂肪栓塞。 5、讨论 脂肪栓塞综合病症(Fat Embolism Syndrome)系血液中出现游离脂肪滴,阻塞了重要器官的微血管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它是严重骨折、创伤、休克、血液浓缩、酸中毒等患者的并发症之一。1967年,Fuchsig氏对本征做了详细的描述。[2] 创伤后脂肪栓塞的栓子来源有下例4种,a长骨骨折骨髓损伤逸出脂肪微粒。b广泛软组织损伤,尤其是肥胖病人,脂肪组织受到损伤分解液化,可逸出脂肪微粒。c机体在应急状态下,儿茶酚胺可以动员脂肪贮存,血内酶解则可产生脂肪酸。[3]血浆脂酶的活性增强,血浆内的甘油三酯的分布发生改变;并破坏了血液内类脂质的悬浮状态,形成脂肪珠。[4]d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