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北宋后期的书法 集古出新的巨匠 米芾.doc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宋后期的书法 集古出新的巨匠 米芾

北宋后期的书法 ? ---集古出新的巨匠米芾 ? 曹宝麟 ? ? 米芾(1051--1108),初名黻,字元章,号火正后人、鹿门居士、襄阳漫仕、诲岳外史等,襄阳(今湖北襄樊)人,迁居丹徒(今江苏镇江).以恩补晗光尉,历长沙掾、杭州观察推官、润州州学教授。元祐七年(1092)为雍丘令,多有德政。旧党失势,乞监中岳庙.绍圣四 年(1097)为涟水军使,历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管勾文字、蔡河拨发,迁太常博士,转权知无为军.祟宁五年(1106)为书画二学博士,迁礼部员外郎,故人称“米南宫”、知淮阳军卒.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宝晋英光集》等。 在宋代乃至整个书法史上,像米芾这样的怪异之才可谓绝无仅有.他穿戴唐巾深衣,高檐帽碍轿顶,干脆撒顶而坐;他又有洁癖,洗手不用巾拭,相拍至干;不让人手摸藏品,展示几拒人于一丈之外;别人试他宅砚是否发墨,唾砚代水,他勃然变色,将污砚相赠;他择婿,一看到段拂字去尘,连称“真吾婿也”;在太常时屡洗祭祀官服,刺绣磨烂而遭到弹劾;办公时亦玩石不去手,拜官詈前怪石为兄;死前于棺木坐卧其中,念偈句合十而终..-这些乖僻的言行举止,暄腾人口,传以为笑,因而到一个“米颠”的诨名。黄庭坚对他倒颇为理解: 米黻元章在扬州,游戏翰墨,声名籍甚,其冠带衣襦,多不用世法。起居语默.略以意行.人往往谓之狂生。然观其诗句,合处殊不狂.斯人盖既不偶于俗,遂故为此无町畦之行以惊俗尔. “不偶于俗”,即个为世俗所认可和接纳。米芾母阎氏曾为英宗高皇后接生过,他踏入仕途也是凭借这层“藩邸旧恩”的庇荫,因此他这一被世俗视为“冗浊”的出身,一直压得他抬不起头.甘露寺火灾,米柿写了一首诗,颔联为“神护卫公塔,天留米老庵”,有无赖在两句下各添“飒”、“糟”二字。“塔讽”为拙劣,“庵糟”即肮脏,意在影射米氏的出身.如果暗中作弄倒也罢了,但直到米芾做了礼部员外郎,御史的“弹章”还在说:“倾邪险怪,诡阼不情,敢为奇言异行以欺惑愚众,怪诞之事,天下传以为笑,人皆曰之以颠。仪曹,春官之属,士人观望则效之地.今芾出身冗浊,冒玷兹选,尤以训示四方.”因而被下放淮阳军.可见他一辈子也不能摆脱这可怕阴影的笼罩.米芾的颠狂有一半是对世俗的抗争,迹有一半却是哗众以取宠,因为他深知不如此则不能引起世人的注目。倘若说杨风子装疯是远祸全身,那么米颠子恰恰是卖傻致身了.然而,米芾天性中确有些“痴”的成分,只须举一例便可了然。照例讲在没有外人的场合,他似无必要伪装,因此这只能看作是天性的自然流露: 又一日,米回人书,亲日有密于窗隙窥其写至“芾再拜”,即放笔于案,整襟端下两拜.我想,只有了解到米芾性格中的双重性,即真率和矫饰、狂傲和谦卑、坦诚和隐瞒等等首鼠两端的表现,才能来谈论他的书法和书论. ? 第一节“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 赵构《翰墨志》云: 米芾得能书之名、似无负于海内。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以芾收六朝墨,副在笔端,故沉著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然喜效其法者,不过得外貌,高视阔步,气韵轩昂,殊不究其十本六朝妙处酝酿,风骨自然超逸也。昔人谓支遁道人爱马不韵,支曰:“贫道特爱其神骏耳!”余于米字亦然。 宋代书家大都以行草擅场,因为这种书体最为自由,既可掩饰功力不足的尴尬,又可搪塞任笔为体的责难,虽颇能遮丑,但像米芾那样鹤立鸡群般的书法毕竟不能为时代所湮没。米氏的行草占其今存书迹的十之九,应是代表其最高艺术水平的书体。下面我们来考察一下他是怎样“酝酿”的. 《海岳名言》有这样一则: 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米芾“既老”曾写过一篇《自叙帖》大字,其中谈及自己的集古成家的酝酿过程勾出一个大致的轮廓. 根据《自叙帖》,他在“慕褚而学最久”之前,学的都是唐楷。学童学书的起手于颜、柳无疑是由来尚矣。米芾学颜楷而放到一幅纸大小,目的在得到宽博正大的体势,这一开端为他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米人重视筛牍书风气的影响,使他觉得颜体用于写简并不适宜,因此在经历由柳及欧,日益感到与自己喜爱的生动风格相背离后,他反而弃唐贤而学时人了.也许他认为这段经历不甚高明,遂不在自叙中有所披露。清代翁方纲《米海岳年谱》“嘉祐五年庚子”引米氏手帖云:“余年十岁写碑刻,学周越、苏子美札,自作一家,人谓有李邕笔法,闻而恶之。”这可以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他从七八岁学颜楷起至转学柳、欧,虽一再称“久之”,其实时间也不过两三年而已;第二,此帖中言颇为虚夸.米芾对李邕固然不甚恭维,评他为“如乍富小民,举动掘强,礼节生疏”,但这毕竟是以后的认识,何况他评周越为“如轻薄少年舞剑,气势空健而举刃交加”,评苏舜钦为“如五陵少年,访云寻雨,骏马青衫,醉眠芳草,狂歌院落”,应该说半斤八两,并无轩轾,那么学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