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婴幼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26例临床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婴幼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26例临床分析
李丹1 石立慧2 王颖2(1辽宁省营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15000;2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儿科 115001)
【中图分类号】R59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196-02
复方苯乙哌啶是治疗急慢性功能性腹泻的常用药物。成人中毒者少见,婴幼儿由于不恰当应用,过量应用或误服中毒者时有发生。我院儿科病房2006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患儿26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26例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1天~8岁,其中〈1个月2例,1个月~1岁7例,1~3岁13例,3~8岁4例。腹泻患儿19例,误服7例。一次服药量1/3片~40余片,总量1片~40余片。服药后来诊时间1~18h。
二、临床表现 该药急性过量早期出现抗胆碱样症状,如口干,面红,激动,心动过速。呼吸抑制可发生于6~14h,甚至30h后,伴有瞳孔缩小,反射减弱,嗜睡或昏迷等阿片类毒性表现。中毒症状可呈周期性加重,持续72h[1]。本组以嗜睡、精神不振来诊15例,抽搐、昏迷3例,口干、面潮红8例,瞳孔缩小14例,无明显症状8例。有1例18个月患儿病情好转后6h再次出现中毒症状,经治疗后痊愈。
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尿常规检查均正常。肝功能检查26例,异常3例,谷丙转氨酶65U/L~117U/L (正常值0~40U/L)。肾功能检查26例,异常2例,尿素氮12.7mmol/L~19.6mmol/L (正常值2.0~7.4 mmol/L )。心肌酶谱检查26例,异常11例,其中乳酸脱氢酶280U/L~545U/L (正常值0~225U/L),--羟丁酸脱氢酶300U/L~423U/L (正常值90~200U/L);磷酸肌酸激酶276U/L~1225U/L (正常值45~163U/L),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56U/L~225U/L (正常值0~24U/L);谷草转氨酶42U/L~125U/L (正常值0~40U/L)。血气分析10例,均有不同程度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其中1例pH7.28,PaCO210.4kPa(78mmHg), PaO25.6kPa (42mmHg),SaO264%;1例pH7.22 PaCO211.33kPa(85mmHg),PaO25.06kPa(38mmHg),SaO245%。
四、治疗①入院后据服药时间予以一般急救处理。6h内据年龄大小分别予以催吐、洗胃,超过6h予以导泻。②入院患者均予以促进药物排泄治疗。如速尿、10%葡萄糖,维生素C等。③对于服药量大及中毒症状明显者均早期予以纳络酮治疗。首次予以0.01mg/kg静脉注射,据病情逐渐增加至0.05mg/kg,待病情好转后改为静脉滴注,继续维持用药2~3天。④对症治疗吸氧,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保护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
结果
本组26例患儿8例服药量少,症状轻者,经一般解毒、对症处理,2~3天痊愈出院。16例中度中毒者经纳络酮及综合治疗,3~4天痊愈出院。2例重度中毒者,1例8h,1例17h神志转清,呼吸恢复正常,住院6天病情平稳,辅助检查均正常,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讨论
复方苯乙哌啶,又称复方地芬诺酯或止泻宁,为人工合成品,国内使用的复方苯乙哌啶一般每片含盐酸苯乙哌啶2.5mg,硫酸阿托品0.025mg。苯乙哌啶是哌替啶的衍生物,是以外周作用为主的阿片类药物。通过作用于肠壁阿片受体,阻滞乙酰胆碱的释放,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且能激活下行抑制系统,关闭感觉神经传入,降低内脏敏感性,从而起收敛及减少肠蠕动的作用。并抑制肠粘膜感受器,消除局部粘膜的蠕动反射,增加肠的节段性收缩,延缓肠内容物的推进,利于肠内容物的水分吸收[2]。故临床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及慢性肠炎的治疗。不良反应有口干、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嗜睡、烦躁、失眠等,减量或停用可消失。长期服用可致依赖性,大剂量40~60mg可致欣快感,过量可导致严重的呼吸抑制和昏迷。本组资料中18例为超剂量服用。其中1例4岁患儿一次服药40余片,7h后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表浅。颜面及四肢末梢发绀。说明剂量过大是造成中毒的主要原因。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的潜伏期2~4h,口服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2h达血药峰值浓度,消除半衰期12~14h。成人使用安全范围大,但小儿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肝功能不成熟,血浆蛋白低,游离药物浓度较高,消除半衰期长,更易引起呼吸抑制。本组16例患儿中<2岁占62.5%,其中8例患儿在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