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神思》篇创作论的现代意义.docVIP

《文心雕龙·神思》篇创作论的现代意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心雕龙·神思》篇创作论的现代意义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文心雕龙·神思》篇创作论的现代意义 王兰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09级文艺学研究生,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文心雕龙》体大思精,从《神思》到《总术》再加上《物色》篇,“割情析采”,文学作品从创作构思到语言表达,进行了系 统的规律总结,是我国最早关于创作理论的专著,《神思》篇更是创作的纲要,对现代创作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关键字:创作论;物与神游;神思 中图分类号:I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177-01   刘勰从他的“征圣”“宗经”的儒家立场出发,对魏晋以来的文论一一作出述评。他反感当时文坛上的形式主义风气,认为那些随时的创作都远离儒家诗教的传统,他写出《文心雕龙》一是为了制止“言贵浮诡”、“将遂讹滥”、“离本弥甚”的颓废文风,力图使之摆脱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使文学走向???加二是为了“树德建言”、“敷赞圣旨”,宣扬儒家的正统思想。我们暂且不论刘勰宣扬儒家正统思想在现代的局限性,就他在创作论中提出的创作技巧,和对文学创作高屋建瓴的认识(如对创作中主客体关系的总是题、艺术想象、风格(作家的创作个性)、以及比喻、夸张、声律、骊偶、用典等修辞的用法)都极大地丰富了古代文论知识,这就是《文心雕龙》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甚至在国际上都形成了研究它的“龙学”的原因。   《神思》是“割情析采”创作论的第一篇,为创作论总纲,统摄创作论以下各篇重要论点,主要讲了艺术构思,他的特点和作用以及要进行艺术构思对创作主体的要求,我们主要来讨论他的这些理论对我们今天的写作的启示。   一、艺术构思——神思   刘勰将艺术构思作为创作的第一个问题,把它看作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所以他在《神思》篇中花了大量笔墨来讨论艺术构思的问题,“神思”最早出现的意思并不是指人的精神活动,最早将这一词引入艺术创作领域的是宗炳,他的《画山水序》论述了画家创作的“神思”,陆机的《文赋》:“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训,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等也对“神思”进行详尽的论述。   到刘勰这里“神思”确立了在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中的重要地位,专指作家的构思活动,作家的创作构思中的想象活动。“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这是说作家创作构思时他的精神活动是无边无际的,可以无羁绊地骋游于万物,不受时空的限制,所以当作家静静地思考的时候,他可以联想到千年之前,而在他的容颜隐隐地有所变化的时候,他已观察到万里之外去了。作家在吟哦推敲之中,就像听到了珠玉般悦耳的声音;当他注目凝思,眼前就出现了风云般变幻的景色:这就是构思的效果!由此可见,构思的妙处,是在使作家的精神与物象融会贯通,即“物与神游”的状态。“神”与“物”相伴随并且游,达到物我交融、情境交融的的状态,创作主体的思维才会在想象力的推动下全面展开,进入文章的创作阶段。 “神”与“物”游不仅体现的是艺术构思的境界,也深刻体现了创作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创作主体在“虚静”状态中进入与客观事物融于一体的状态,在神思中完成了创作主体的情感孕育和用心体验的过程,通过作家的主观反映社会的客观,所以在艺术构思中,任何想象,幻想都离不开客观事物。“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讲的是创作中主客体关系。   要达到“神”与“物”游的状态,创作主体必须要“虚静”状态。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即在进行构思时,必须做到沉寂宁静,思考专一,使内心通畅,精神净化。这是作者对构思的要求,要“虚静”。刘勰在《序志》篇中说“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就是说创作主体用心体悟万物的奥秘和生命精神,要求通过“疏瀹五藏,澡雪精神”,以达到“虚静”精神,“虚静”是进入创作状态的前提条件,如果要创作过程都“文思常利”那就要通过“养气”来保证。   二、对创作者进行艺术构思的要求   《神思》篇中作者要求创作者要有四个方面的素质:“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这四个方面的要求由浅入深,贯穿创作的整个过程。对我们今天的创作有莫大的意义。   文学创作者首先要积累素材,如果一个作家对博通古今中外,那他展开想象的时候就有充分的条件和依据,相反如果一个作家薄闻寡识,那他就不可能有合理的想象,抑或局限于已有思域不能展开想像,抑或天马行空的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要积累各种各样的知识。这和我们现代培养写作能力一致,我们平常的阅读、观察都是为了写作积累材料,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要积累大量的素材,不去阅读、不去观察、也不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