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
王志敏 庄桂霞 王 婷(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 山东寿光 2627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0-0061-02
【摘要】 本文通过探讨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得出结论:通过采取护理对策能够减少输液微粒污染的发生。
【关键词】 微粒污染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内,对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为了对临床输液染微粒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护理对策加以控制,对我院门诊输液室2004年5月31日至11月30日输液病人的输液全程进行严密的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观察对象 随机选取我院门诊输液室2004年5月31日至11月30日的输液病人。
1.2方法 观察输液病人的输液全程,将发现污染微粒的环节及污染微粒的种类记录并给予及时处理。
2 结果
2.1 生产过程中的微粒污染 活性炭颗粒、纤维纱。
2.2输液制剂保管、运输不当造成药液污染 药物结晶、玻璃屑、塑料屑。
2.3 切割安瓿会产生大量细小的玻璃屑。
2.4 穿刺胶塞会造成橡胶微粒脱落。
2.5 输液和注射器具引入微粒污染 输液器过滤介质的自身脱落物、药物残留物、塑料微粒、陈旧血块。
2.6 药物配伍产生的微粒污染 不溶性药物颗粒因多种药物同时混加或中西药混合应用,使药物之间出现化学反应。
2.7 药物未完全溶解产生的絮状块、细小药物结晶。
3 结论
护理对策如下:
3.1 改善输液室及配药室环境 许多研究证实空气污染是造成注射过程中微粒污染的主要原因[1];因此配药室要尽量减少人员流动,配药与其它操作环境要严格分开,专人操作,操作人员要严格按规定着装;实施湿式清扫,并且在治疗开始前15分钟停止一切清洁活动;定期对治疗室空气进行消毒和细菌监测;夏天禁止用电扇;有条件的医院可在配药室安装空气净化装置;采用超净工作台,以避免环境因素造成的输液污染。
3.2选用符合规定的原材料,大液体、药品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溶液质量、透明度、瓶身有无裂痕、瓶盖有无松动、瓶签字迹是否清晰及有效期。配药室固定药品要定期检查按近期在内远期在外的原则放置,以保证远期优先使用,避免药物长期放置增加污染机会。
3.3 在抽吸安瓿装药液时,操作者首先要将安瓿尖端的药液弹至体部,用0.75%的碘酊棉球消毒瓶颈及砂轮后,在安瓿颈部划割,且划割范围不可过长,再次消毒后掰开,以减少玻璃细屑的产生。
3.4 临床使用的抗生素多为密封瓶装的粉剂,瓶塞为橡胶塞,在配制此类药物时,要采用新式配药方式[2],即消毒瓶盖后,左手固定密封瓶与水平面成40-50度,右手握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背对同侧手掌心,使针梗与瓶塞成60-80度,以针尖为支点微向下用力,使瓶塞形成一个小凹陷,注射器向右手方向倾斜,使针梗与瓶塞成60-80度,针尖斜面尽量减少接触瓶塞,顺瓶塞凹使针尖缓慢穿过瓶塞,注意不能用力过大,拔出针头待药物充分溶解后,用同样方法进针抽取药液,但注意应避开第一个弧形针缝,这样可大大减少瓶塞碎屑脱落的个数。同时等待药物溶解时,避免用力振摇或在治疗台上轻磕药瓶,以减少微粒的产生。且不能对瓶塞进行反复多次穿插,近年来,有穿刺胶塞脱落造成微粒污染的相关报道,观察结果穿刺3次后可使输液剂中2u的微粒增加5-7倍,使5-10u的微粒增加20-27倍。减少对瓶塞的穿插次数,降低瓶塞颗粒对液体的污染。
3.5 临床使用的注射器应符合国家(卫生部)有关标准,经消毒后重复使用的针头和玻璃注射器,在使用前要严格进行检查,如发现注射器有裂隙、残留物、针头不通畅,要及时给予更换,并将不合格物品送回供应室,通知供应室护士长,以加强各工做环节的质量控制;并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药一针管的制度,减少因反复抽拉针栓、药物相互作用而至微粒增加。同时在配药时避免使用粗大针头,并建议使用一次性侧孔针头(北京长川医用技术公司生产)加药,该针头所加药液与斜面针头所加药液相比不溶性微粒明显减少,降低了微粒污染的程度。
3.6 药物加入大液体后,要使其充分溶解混匀,特别是寒冷季节,药物溶解慢,要保证充足的溶解时间,注意观察药液的透明度,以避免药物细小颗粒进入机体造成输液微粒污染。
3.7 尽量减少配伍药物的品种和种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