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连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大连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植物保护学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2期 大连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张政杨凤英曾岩董思佳 (辽宁省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36) 摘要介绍大连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当地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梨小食心虫;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大连地区 中圈分类号$4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2—0170一O1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Busck),简称梨小,俗 称黑膏药,蛀虫,又名桃折心虫,东方果蛀蛾,属鳞翅目卷蛾 科.其个体较小,年繁殖代数多且世代重叠,具有蛀梢,蛀果 和转梢的习性.随气候条件的不同,其发生有所差异,因而 预报较困难.常因防治不力而造成严重后果【-51. 1形态特征 1.1卵 半透明,扁椭圆形,淡黄白色,后渐变微带粉红,中央隆 起,周缘平行,长径0.8mm. 1.2幼虫 低龄幼虫的头,前胸背板褐色,体白色.老熟幼虫体长 10—12mm,头褐色,前胸背板黄白色,透明,体淡黄色或粉 红色,足趾钩单序,环状,腹足趾钩25~40个,腹部末端之臂 栉4~7个. 1.3成虫 体长5~6mm,翅展l0.6—15.0mill.体暗黑褐色.前翅深灰 褐色,无紫色光泽,前缘7—10组白色斜纹,外缘内6~8条黑 色条纹.中室外方有1个白色斑点.后翅暗褐色,基部色浅. 1.4蛹 体长6—7him,长纺缍形,黄褐色,腹部第3—7背面各有 2行短刺,腹部末端有钩状刺毛8根,茧白色纺锤形. 2生活史和发生规律 2.1生活史 卵期最长10d,一般3—6d;幼虫期l3~17d,越冬代长 达199d;蛹期l1~14d,越冬代23—31d;成虫最长15d,一 般4—6d,雌虫寿命一般比雄虫寿命长1d左右. 2.2发生规律 梨小食心虫在大连地区1年发生3~4代,且各代发生 期较长,世代重叠明显.一般以老熟幼虫结灰白色丝茧在各 种缝隙,树干周围土壤及树皮下越冬,于次年4月下旬化 蛹,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初期,此时有很强的趋化性.5月底 至6月初发生第1代幼虫,6月至7月上旬发生第2代卵,7 月上旬至8月上中旬发生第3代卵,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 第4代卵盛发期.总体来说,以6月的卵量最大. 成虫对糖醋液有较强趋性,同时也有明显的趋光性,白 天多在叶,枝和杂草等处静伏,黄昏后活动.卵散产,产卵数 量逾50粒,头,多产在梨果果面,尤以两果靠拢处最多,或多 产于桃树嫩梢第3~7片叶的背面.卵孵化成幼虫后从新梢 基金项目大连市青年基金项目大连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 治时策研究(201OJ21DW034). 收稿日期2011-l2一o7 170 顶部第2,3片叶的基部蛀入,沿髓心部向下蛀食,蛀孔外有 虫粪排出,受害梢流出胶液,干枯下垂,I头幼虫危害2~4个 新梢,2,3代幼虫部分为害桃果.幼虫孵化后,先取食果肉, 后蛀入果心,在核周围蛀食,老熟幼虫脱果后在果面留下明 显的蛀孔.一般雨水多的年份,成虫产卵数量多,危害严重. 3防治措施 3.1农业防治 大连地区8月底至9月初在树干绑草把,诱集老熟幼 虫,12月底至1月初取下草把烧毁.浅翻土壤.早春刮老翘 皮,降低虫源越冬基数.为减少下一代虫口密度,生长季及时 剪除被害嫩梢,清除树上,树下的被害虫果并集中深埋销毁. 3.2物理防治 3.2.1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在5—9月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梨小成虫,能有效减少喷药次数. 3.2.2性诱剂诱杀.放置密度为6o~90个/hm2,不仅可诱杀 大量雄成虫,还可指导果园用药. 3.2.3天敌利用.利用天敌寄生梨小食心虫的特性,在果园 中放齿腿姬蜂,赤眼蜂,小茧蜂等.现以单株果树为标准,每 隔l株设置1个点放赤眼蜂,分4次放养.即第1次:产卵 初期放蜂1500头/点;第2次:产卵盛期放蜂2000头/点, 第3次:产卵高峰期放蜂1500头,点;第4次:产卵末期放 蜂1000头,点,该措施可有效防治梨小食心虫,也可在高温 高湿季节用白僵菌进行防治. 3-3化学防治 越冬代和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是防治关键期.出现成 虫高峰期后2—3d即是产卵高峰期和幼虫孵化始期.生长 季节做好虫情测报,联防联治工作,可以有效控制梨小食 心虫对桃果的危害.30%辛脲乳油1500—2000倍液速杀性 好,见效快,持效期长,无污染,残留量少,对人畜安全悯. 48%乐斯本乳油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十分显着17]. 4参考文献 【1】陈梅香,骆有庆,赵春江,等.梨小食心虫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 2009(8):144-147. 【2]梁泊,唐欣甫,韩新明,等.桃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cJ】.中国果树,2009(3):57-58. 【3】牛荣改,葛春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