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减轻护士压力之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如何减轻护士压力之探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对如何减轻护士压力之探讨 王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院医院创伤骨科江苏昆山215300)【摘要】中国专门进行工作压力的咨询机构还很少,压力管理对于中国来说,不但要引进学习、借鉴,实践也是势在必行。我国护士压力管理趋势应在医院领导支持下,护理部直接参与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建立护士自己的支持组织,不断优化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借鉴国外学者提出的改革护理模式和护理角色的办法,创立适合我国实际的护理模式。 【关键词】护士;压力;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260-011 护士职业压力源分析 1.1 生理性压力源 长期超负荷体力、脑力并用的劳动是主要压力源。现代护理模式范围广、工作量大,而临床护士缺编,倒班、夜班、加班、担心出差错事故、晋级、考试等致精神紧张。护士群体中抑郁情绪发生率达 25% ~38%,20% ~25% 的护士具有焦虑情绪。长期超负荷以及“三班倒”的轮换工作,干扰护士身体生物钟节律,造成心理压力、体力透支,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普遍存在睡眠障碍、腰椎间盘突出、静脉曲张、抵抗力差、容易感冒、胃肠道功能紊乱、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注意力下降、头疼等。护士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 1088/10 万。 1. 2心理性压力源 心理压力是个体在适应过程中的身心紧张状态,护士压力过大、过于持久,出现焦虑、抑郁、失眠、健忘、操作准确率下降等。被动执行医嘱,工作缺乏自主性。护士接触患者时间最长,经常面临急诊抢救、生死离别、技术革新以及各种疾病的威胁,看到、听到的是痛苦呻吟、悲伤、抑郁等负性情绪,而情绪可相互感染。 1.3生物、物理化学性压力源 医院是一个复杂体系,许多致病因素威胁、拥挤的空间以及不适气味,护士均需面对。 医院内病原菌复杂,病原体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污染空气难以控制; 无防护长期接触 X 线、激光、红外线、紫外线、电离辐射等; 操作中针刺伤,只需 0.004ml 带有 HBV 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 HBV; 各种噪音长时间作用于人体,对中枢神经、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造成损伤; 一些药物及消毒剂具有毒性、致畸性、致突变和致癌性。 1.4文化性压力源 现代科学发展迅速,医疗新仪器、新技术不断更新,新的检查治疗手段层出不穷,为医学发展增添活力,对护士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各方面压力,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提高学历,业余时间参加自考、成人高考学习,加上生活长期无规律,不能有效进行自我调节,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经常感觉体力不支、精神压抑。 1.5社会性压力源 作为独立学科,护理专业未被社会乃至医院管理者重视。市场经济下,相当一部分医院重医轻护,认为医生是医院主体,能“开大刀,收大钱”,受到社会尊重和承认。 而护士是医生助手、高级“保姆”,不是拥有专业知识、技术独立的专业人员,忽视其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否定其技术含量,被视作从属于医疗工作,甚至认为是“以医养护”,没有合理报酬,收入与护理水平、工作业绩不呈明显相关关系,价值得不到体现。医院提供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机会绝大部分给了医生,医生对医院出台的各项措施、制度具有绝对优势,护士职称、文凭得不到肯定和补偿,医院管理体制中的不合理使护士动机与目标满足存在差距。护士中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干着照顾别人生活起居的工作,在医院地位较低,产生职业认知冲突。此外,媒体对护士的正面宣传不足。 1.6护士自身因素 优势个性特征,如稳定的情绪、高度自律性、低紧张性及责任感是护士成功的关键。易怒、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等易造成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心理卫生知识欠缺或不能很好应用于自我调节,造成心理疲惫。 2应对措施 2.1 护理管理者的作用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重要组成部分。营造和谐工作环境,利于情绪稳定。各种物品放置有序,定时开窗换气,正确应用防护用品,严防职业暴露,每年定期体检,以便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帮助培养积极情感,训练理性思维方式。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减少投诉。早期发现不良情绪,关心护士解决后顾之忧。丰富业余生活,听心理专题讲座。向院领导请求增加护士编制,充分考虑轮班对生理、心理的影响,实行弹性工作制。将护理工作与医疗工作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提高待遇,提供继续深造、接受再教育机会,提高学历层次。充分利用媒体向社会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科学性,倡导“重医尊护”,提高社会支持度,并引导全院工作人员重新认识界定护理功能及社会地位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