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找《雅尼雅噶赞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寻找《雅尼雅噶赞嘎》
闫艺超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 史诗是一个民族的基因,历经数百年的口耳相传目前可以完整演唱哈尼族僾尼支系的迁徙史诗《雅尼雅噶赞嘎》的人数已不足百人,随着传承的人年纪的增长,越来越少的人可以对其进行完整的演唱,这部古朴、淳厚的哈尼史诗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但中华文化绝不只是精英文化的独奏,我们需要去寻找我们文化赖以生存的民间土壤,在当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其快要消失的时代拐角,留下其珍贵的倩影。
关键词:《雅尼雅噶赞嘎》;传承;发展
哈尼与彝族、白族、傈僳族、藏族、怒族、景颇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在远古时期都隶属于古氐羌族,其与百越、白濮构成古云南民族的三大体系。但为何今天存在着56个民族?思之应与民族的迁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理哈尼族在不断地迁徙中也演变出不同的支系。
哈尼族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其人口过百万,今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主要指今哀牢山、无量山之间的广阔山区。哈尼族在历史的语境中是一个不断迁徙的民族,在不断地迁徙中逐渐分散出很多支系,本文主要研究生活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景洪地区的雅尼。史诗中的“雅尼雅”就是指世代生活在这里的雅尼人,也称为然尼人或和尼人。
《雅尼雅噶赞嘎》是西双版纳地域内,广为流传的民族迁徙史诗,听当地的摩批-批黑讲,如果要成为摩批,就必须学习《雅尼雅噶赞嘎》,摩批是哈尼文化的传承者通过口耳相传,在吟诵中把哈尼族的文化潜移默化在每一个族人的行为习惯中,而《雅尼雅噶赞嘎》就是这精神媒介的物质载体,其将神话与现实编织成动人的画卷,在年迈摩批的悠扬的歌声中仿佛我们的思绪也随着雅尼人一齐去寻找那遍布牛羊、富饶肥沃的幸福之地。同时在史诗神奇瑰丽的想象背后蕴藏着是雅尼人质朴、淳厚的价值观。
当黑格尔在欧洲作“中国没有史诗”的讲话时,却不知在华夏广阔的西南大地上像《格萨尔》、《遮帕麻与遮米麻》、《木白米白》等史诗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悠扬的歌声里,唤醒我们内心深处那血脉相连的图腾印记。
(一)念之急切
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我们证明了“适者生存”的生物圈法则,那么同样对于与之人类共存的文化也是一样的。马克思也曾论证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对于文明的产生偶尔会违背现实,但是我们深知当以前的文化或者是与当前生活语境不适应的传统,将在时间的洪流中衰落、磨损乃至消亡。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农村的家庭责任联产承包制大刀阔斧的挺进中国村落,日新月异的生活变迁无一不在冲击着传统文化。当我们面对几乎支离破碎的史诗传承,面对九百年的岁月沧桑,原有的鲜活的映象也早已在岁月洪荒中变成村民们都不熟悉的模样。那我们为何要浪费如此巨大的精力去急切寻找《雅尼雅噶赞嘎》?它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这些的确我们需要进一步一探究竟。
一、全球语境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降,世界的格局不在像过去的天各一方,神奇的东方国度也不再令人感到神秘莫测,大规模西方现代化的浪潮,涌进了发展中的国家与地区,美国更是打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旗号在以亨廷顿的“文化冲突论”的哲学基础上,欲把好莱坞推向全世界,它的霸权主义蕴藏在其文化产业上,谋求文化一体论,以期达到控制其他民族的思想,谋求称霸全球的野心。更加开阔的国门,迎接的是各种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来越多的年轻人沉醉在纸醉金迷的世界而无法自拔。虽说鸦片给我们冠上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是我们现在如果一味的不假思索的接受,那将带来是比鸦片更恐怖的“精神毒品”,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根”是无法傲然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需要经济来构筑坚实的地基,同样我们需要“根”使我们站稳。现代岂论是经济制度或是政治体制都日趋相似,同时文化的“现代化”也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趋向。是否“同”即为美,文化的差异性,将在向发达社会变迁交流中的“现代化”我们究竟丢失的是什么,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表现 ,但是我们决不可轻视。
仲呈祥先生曾提出过“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所谓“文化”其本身性质来看,我们决不可单一的对待,精英文化虽然是文化的主流,但是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带有“乡土”性质的社会,民俗民间文化是构成我们中国文化的重要分支。中华文化千年来绵延不绝,华夏大地上孕育出异彩纷呈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这些文化无形中是一种巨大的凝聚力与推动力,中国要打造“文化强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将成为其庞大的储藏库。 史诗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它是非物质形式的,但是同时它也是我们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在漫长的口耳相传的岁月中,以内化成为了民族的共同的“情节”,具有极其强大的凝聚力与认同感,成为我们共同精神归宿。白驹过隙,一晃已过十年春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开始实施,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