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92例临床观察.docVIP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92例临床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92例临床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92例临床观察 王 伟 张洪祥长春市双阳区中医院(吉林 长春130600) [中图分类号]R27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10)12-0111-02 痛经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典型症状为经期腹痛,失治或误治易导致不孕,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西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笔者自2008年4月—2010年5月,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本病9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92例患者,经过相应妇科检查和辅助检查,排除全身或局部器质性病变的原发性痛经患者。年龄最大35岁,最小14岁。未婚66例,已婚26例。年龄14~20岁40例,21~27岁34例,28~35岁18例。病程6个月~10年,均为门诊观察治疗。 1.2 痛经分度 : 根据痛经程度可分为3度:  1.2.1 轻度:经期或其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服止痛药。 1.2.2 中度::经期或其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 1.2.3 重度:经期或其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1.3 诊断标准 : 诊断依据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痛连腰骶,甚则昏厥,呈周期性发作。②好发于未婚青年女子。③全部病例均排除炎性疼痛及器质性病变、占位性病变所致疼痛。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配方 : 小茴香(炒)30克,干姜(炒)15克,延胡索15克,没药(研)10克,当归30克,川芎15克,官桂20克,赤芍20克,蒲黄20克,五灵脂9(炒)15克。伴月经量少、色淡、神疲乏力者加党参、黄芪、山药、何首乌、熟地、甘草;伴月经量多、色鲜红、带下量多、手足发热者去小茴香、干姜加黄芩、荆芥穗、生地、地榆;月经量多有块,无热象者加海螵蛸、茜草、五倍子、甘草;伴心烦易怒、胸胁乳房胀痛者加香附、川楝子、青皮、甘草;伴恶心、呕吐或有腹泻、手足发冷者加肉桂、艾叶、吴茱萸、肉蔻;伴腰痛者加川断、桑寄生、狗脊、杜仲、菟丝子;腹胀加砂仁、莱服子、乌药、大腹皮;夜卧不安者加远志、五味子、合欢花、夜交藤。 2.2 服用方法 : 上方每日1剂,常规水煎取汁500毫升,分早、中、晚3次服用。每次月经来潮第7天开始服药,连服15天停药;连续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最短3个月,最长9个月。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无效:疼痛未见改善。 3.2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痛经分度治疗情况(n ,%) 本组总有效率94.4% ,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毒副作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33岁。2005年5月2日初诊,主诉经期腹痛1年余,自2004年3月行人工流产术后,每至月经来潮前两天,出现下腹疼痛,痛如针刺,月经来潮第一天痛势最剧,而后逐渐减轻,经期6天,经量偏多,色紫黯,多血块儿;伴腰骶酸痛,乳房胀痛,急躁易怒,舌紫黯,有瘀斑,脉沉涩。妇科检查见子宫略大,质硬,压痛(+).子宫B超见子宫均匀性增大,大小8.1厘米times;7.2厘米,肌层回声不均。诊断:痛经方药:上方加元胡25克,丹参15克,砂仁10克,连服3个疗程后,自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无异常,B超检查子宫正常。以上方去没药,加薏米30克,黄芪20克,丹参20克,连服两个疗程。随访两年未复发。 5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痛经的发作无外虚实两端。病因上,虚者皆因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实者,皆因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在疼痛特点上,《景岳全书》言“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者痛自减;虚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体临床所见之痛经,以虚实夹杂者为多,单纯虚证、实证者少见,且因瘀、因寒致痛者偏多。但“瘀”、“寒”亦不可全归为实证。如《景岳全书?妇人规》言“凡妇人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