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 上海长征医院 上海 200003 【摘要】从吸痰的注意事项、吸痰的方式以及膨肺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对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进行综述,指出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选择合适的吸痰方法提供依据。 【关键词】人工气道;吸痰;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336-01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通过建立人工气道,改善通气功能,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主要方法。然而,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导致患者会厌失去作用,肺功能下降,咳嗽反射减弱,需采取气道内吸痰帮助患者排痰。若排痰方法不当,可造成低氧血症、气道黏膜损伤、肺不张等不良后果。如何安全有效的吸痰,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问题。现将安全吸痰的护理综述如下。 1吸痰的注意事项 1.1吸痰管的选择 选择透明、柔软、光滑的硅胶吸痰管,可降低气道的黏膜损伤。根据气管插管内径选择吸痰管,一般推荐吸痰管的最大外径约为气管导管内径的一半[1]。痰液粘稠的患者建议采用较粗的吸痰管,痰液稀薄的患者可采用较细多孔的吸痰管[2]。 1.2吸痰深度的选择 根据吸痰管的插入深度可分为浅部吸痰和深部吸痰。对于咳嗽反射强的患者宜采用浅部吸痰,可避免吸痰管接触气管隆突处,从而降低气道黏膜的损伤,减少不必要的呼吸道刺激[3]。但是对于下气道痰液量较多的患者,深部吸痰是必要的[4]。研究表明,吸痰管插入深度为气管插管长度再延长1cm,既可以吸尽气管深部痰液,又可以避免碰触气管隆突对黏膜造成损伤,并且减少了刺激性咳嗽、痰痂堵塞,吸痰效果良好[5]。 1.3吸痰技巧 患者宜取舒适的体位,头部稍微后仰,方便吸痰管顺利插入。护理人员将吸痰管外表面湿润轻而快地插入气管导管内,打开负压以顺时针方向边旋转边吸引,慢慢向外提出吸痰管。如痰液较多时,可稍作停留,将吸痰管左右轻微摆动,吸出较多的痰液。整个过程手法要轻巧,动作要轻柔,切忌上下反复抽吸,造成黏膜损伤。 2吸痰方式 2.1开放式吸痰 开放式吸痰在吸痰过程中将人工气道和呼吸机分离,将吸痰管直接插入气道内吸引,其操作简单方便,并能有效清除气道内痰液,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但该方法吸痰管需暴露在空气中操作,会不可避免地引起患者肺容量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 2.2密闭式吸痰 密闭式吸痰在密闭的空间内操作,吸痰过程中不中止呼吸机工作,血氧饱和度相对稳定。此外,减少了外源感染的机会,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6]。但在临床上发现,密闭式吸痰除痰效果较差且易引起气管内出血[7]。另外,该方法费用较高,在临床上应用较少,但对于重症抢救和具有传染性疾病患者,该方法更为合适[8]。 3膨肺技术的应用 膨肺时通过深而缓慢地吸气,使原已塌陷的肺泡复张,并通过一定时间的屏气,增加复张肺泡的稳定性,使肺的顺应性增加。膨肺的主要方法有简易呼吸器法和呼吸机法。汪淼[9]等通过研究发现膨肺吸痰优于普通吸痰法,该方法能够提高血气分压,防止低氧血症;能改善机械通气引起的肺不张,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另外,膨肺利于痰液排出,减少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张朝晖[10]等通过比较按需与定时膨肺吸痰法,发现按需膨肺吸痰法能够减少吸痰次数,降低气管黏膜损伤等并发症。 4小结 随着人工气道内吸痰研究的不断深入,吸痰方法有了很大改进,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吸痰方法,保持患者气道的畅通,降低吸痰的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洁琼, 刘美丽, 车文芳. 密闭式吸痰法配合不同吸痰深度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2B):15-16. [2] 万恩桂. 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 29(1):10-13. [3] 刘晓荣. 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护理进展[J]. 全科护理, 2013,11(2A):371-373. [4] Vande Leur JP, Zwaveling JH, Loef BG, et al. Endotracheal Suctioning versus Minimally Invasive Airway Suctioning in Intubated Patient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