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2例舌下腺囊肿口外型治疗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32例舌下腺囊肿口外型治疗体会
郭琦 (河南省安阳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 河南安阳 455000)
【中图分类号】R781.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364-02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32例舌下腺囊肿口外型的临床诊疗过程,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的特点。方法 搜集2004年1月至2011年11月间共32例舌下腺囊肿口外型患者的住院病历,回顾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过程,电话回访愈后。结果 32例患者截止目前为止无一例复发。结论 舌下腺囊肿口外型容易发生误诊,局部穿刺抽吸检查诊断快捷,采用口内入路摘除舌下腺,颌下区囊肿抽吸囊液后持续加压包扎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舌下腺囊肿口外型 检查 治疗
舌下腺囊肿口外型(又称潜突型)是舌下腺囊肿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临床上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并导致误治的情况亦时有发生。本文回顾了本科室2004年1月至2011年11月间共32例本病患者的住院病历,并电话进行回访,总结了本病的临床诊疗特点。
1. 材料与方法
搜集2004年1月至2011年11月间共32例本病患者的住院病历,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8至41岁之间。32例患者均表现为患侧颌下区肿胀,无疼痛等自觉症状。颌面部检查肿胀处质地柔软,无明显界限,口内检查舌下区粘膜正常,患侧颌下腺导管分泌正常。其中2例表现为口内口外混合型,同侧舌下区可见舌下腺囊肿表现。辅助检查,32例患者术前采用注射器穿刺抽吸检查均抽出淡黄色透明蛋清样液体,结合临床症状及B超或CT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均采用口内入路摘除舌下腺,颌下区囊肿抽吸囊液后持续加压包扎治疗。电话回访愈后。
2. 结果
经过电话回访32例患者中到目前为止无一例复发者。入院前2例曾行B超检查,9例进行CT颌下区平扫检查。均明确提示囊性病变。入院后32例患者全部采用注射器穿刺抽吸检查均抽出淡黄色透明蛋清样液体。其中又有11例患者进行颌下区CT平扫检查。均确诊本病。5例患者入院前曾于外院被误诊为颌下腺囊肿,脂肪瘤,腮裂囊肿、脉管瘤等其他病。
32例患者均采用内入路摘除舌下腺,颌下区囊肿抽吸囊液后持续加压包扎治疗,3例患者术中囊肿破溃,囊液溢出(包括2例混合型)。
其中6例患者术后一周内囊肿消退,其余26例患者亦在1月至半年内完全消退。
32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术后血肿,颌下腺导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创口均一期愈合。有7例术后出现患侧舌麻木,结合口服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后均在半年内恢复。
3. 讨论
3.1病理及临床表现 舌下腺囊肿口外型是一类临床表现比较特殊的舌下腺囊肿。解剖学者研究约有20%的舌下腺可突入到颌下区,这部分腺体当然亦可发生囊肿[1]。另有学者[2]研究发现42%的患者存在舌下腺下颌舌骨肌疝,均位于该肌前2/3偏下颌舌骨肌侧。大部分囊肿属于外渗型,囊肿无上皮衬里。发生机理多为导管或者腺泡破裂唾液外渗所致。少数则属于真性囊肿。
3.2诊断 本组病例2例行B超检查,20例进行CT颌下区平扫检查。均明确提示囊性病变。姚生等[3]采用注射器穿刺抽吸检查抽出粘稠淡黄色粘液后采用手术治疗,没有发生误诊情况。本组32例患者入院后全部采用注射器穿刺抽吸检查均抽出淡黄色透明蛋清样液体。因此穿刺检查不失为本病的一种快捷有效的诊断方法,可依据内容物性质与腮裂囊肿、脉管瘤、脂肪瘤等鉴别。
3.3治疗及愈后 本组病例均采用口???入路摘除舌下腺,颌下区囊肿抽吸囊液后持续加压包扎。舌下腺囊肿手术方法是彻底摘除舌下腺,残余部分囊壁不致产生复发,不必在颌下区做切口摘除囊肿[4]。贾玉林等[5]报道70例口外型患者经口内入路手术治疗仅一例复发。本组患者均采用口内入路将舌下腺腺体完整摘除,包括部分延长部。而囊肿仅做囊液抽吸后于颌下区加压包扎。经电话回访并无一例复发。故此不失为治疗此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术中应注意腺体的彻底摘除,残留腺泡是复发的根本原因。术中止血应彻底,严防术后血肿影响呼吸甚至威胁生命。术者应熟练掌握解剖结构,动作应轻柔,防止颌下腺导管、舌神经等重要解剖结构的损伤。
参 考 文 献
[1] 余光岩.涎腺疾病[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72.
[2] Nathan H,Luchansky E.Sublingual gland herniation through the mylohyoid muscle[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1985,59(1):21-23.
[3] 姚生,周杰,陈仙芝
文档评论(0)